周公
书籍: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232页(569字)
儒家尊为“宰相楷模”的政治家。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东),故谓“周公”。周武王死后,年幼的长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当时天下初定,主少国疑,周公便出来摄政,代行王权,以稳定人心。这引起王室内部的猜疑,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到处扬言,说周公阴谋篡夺王位。他们联合诸侯在东方发动叛乱,但很快被周公统率的王师平定。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大封诸侯,将王族和功臣分封各地,去建立“卫星国”。他还制定以继统为核心的宗法,确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的王位继承法和爵位继承法,并规定各种礼节仪式,作为贵族行为的规范。封建、宗法以及以礼治国的思想,都对中国后代的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兢兢业业地代行王政,曾对儿子伯禽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这地位在天下也算是尊贵的了。但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怕的是失掉人才。”在周公执政期间,周王朝出现了空前安定繁荣的局面,被后代誉为“盛世”。成王成年后,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鞠躬尽瘁,一心为君,这就是他被誉为“宰相楷模”的根本原因。相传,周公还留下了一部致太平的宝典,这就是后代儒家尊为圣经的《周礼》。孔子对周公其人、其德、其才,赞美备至,心驰神往,甚至经常梦见他。后来,儒家就将周公尊为圣人,与孔子并称“周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