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403页(1115字)

①王钟翰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16开,1056页。

国家“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本书8编:中华民族的起源;华夏及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南北各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的兴盛和祖国统一的加强;契丹、女真各民族迭起及其建立政权;蒙古族统一全国至满族兴起前的南北各民族;满族统一全国和各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各民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中华民族的解放。

②吕思勉着,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1987年11月第1版,32开,243页。着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要可分为三派。

匈奴、鲜卑、丁令、貉、肃慎是北派;羌、藏、苗、越、濮是南派;汉族处在中间,不断向南北两派逐渐交流与融合。该书将中国民族分为十二族,分章叙述了12个民族的源流及支派,对于各族的文化,叙述较为详细,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多民族发展的概况。③吕思勉着,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32开,243页,民国学术经典文库。据1987年版重印。

本书13章,讲述了汉族、匈奴、鲜卑、丁令、貉族、肃慎、苗族、粤族、濮族、羌族藏族白族等13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要可分为3派:匈奴、鲜卑、丁令、貉、肃慎是北派,羌、藏、苗、越、濮是南派,汉族处在中间,不断向南北两派逐渐交流与融合,本书分章叙述了12个民族的源流,读后可了解我国多民族发展的概况;作者在书中发表了不少创见,如认为貉和肃慎原来同样居于燕国之北,夫余即是貉的后裔,挹娄、靺鞨等即是肃慎的后裔,藏族起源于哒,原在于阗,彝族起源于濮,又作僰,等等。有民国二十二年陈协恭序。书前有张岱年序。

④江应梁主编,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上中下三册,32开,507+525+394页。本书6编:先秦时期诸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三国两晋北朝的民族及民族之进一步融合;隋唐五代时期诸民族;宋辽金时期诸民族;元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明代周边各族的发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各民族。

⑤林惠祥着,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上下二册,32开,256+337页,中国文化史丛书。

据该馆1939年版影印。

上册论述了各民族起源、名称沿革、支派区别、势力涨落、文化变迁、各民族间的关系等。包括中国民族之分类、中国民族史之分期、华夏系、东胡系、荆吴系、百越系、肃慎系、匈奴系等9章。

有着者序。下册介绍了突厥系、蒙古系、氐羌系、藏系、苗瑶系、僰掸系、罗罗缅甸系、白种和黑种。作者在论述民族问题时把古代少数民族分成大系统来研究,再论述各民族之渊源、名称、与它民族关系、历史上的变化、民族现状等,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本书1984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曾出第二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