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剧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7:53:2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900页(417字)

地方大戏剧种。

俗称祁阳戏。起源于明代,史籍上有嘉靖年间演出记载。

流行于衡阳、邵阳、零陵(今永州)、郴州、怀化诸地区(市)和广西、赣南、粤北、闽西一带,历代班社数百,科班可考者84个,迄今仍保留专业剧团7个,享有“祁阳子弟遍天下”的赞誉。分永河、宝河两大流派,以经过规范化的祁阳官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

兼有高、昆、弹三种声腔。遗产丰富,传统剧目941个,音乐曲牌1079支,80%的剧目用弹腔演唱。

唱腔高亢激越,除老旦、丑角两行外,生角、小生、正旦、小旦、花脸诸行,传统均用“雨夹雪”(真假嗓结合)唱法。咬字注重单、双、空、实。

表演艺术粗犷、朴实。

动作讲究眼、鼻、胸、手指、脚尖协调一致,名曰“归子午”。抗日战争时期,曾组织多个抗敌宣传队从事抗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整理编创了《昭君出塞》、《皋毁旨》、《闹严府》、《黄公略》、《送粮》、《甲申祭》、《走廊窄·走廊宽》等优秀剧目。

上一篇:湘剧 下一篇:储声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