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应力技术发展的简况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技术手册》第368页(738字)
我国预应力技术是1956年开始推广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要是采用冷拉钢筋作预应力筋,生产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吊车梁等工业厂房构件。20世纪70年代,在民用建筑中开始推广冷拔低碳钢丝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中小型构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和多层工业厂房等现代工程大量涌现,给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高强钢绞线及高强混凝土的研制成功,为发展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部分预应力、无粘结预应力和多跨连续折线预应力等先进设计思想和工艺技术的深入研究,高强混凝土的生产和现浇施工技术的提高,单根钢绞线无粘结小吨位后张束张锚体系和多根钢绞线大吨位后张束群锚体系等成果研制和应用,使我国预应力技术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标志着我国预应力技术已开始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经过40多年的努力探索,我国在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构件系列、结构体系、张拉锚固体系、预应力工艺、应力筋和混凝土材料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在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方面,已形成了预应力屋面梁和屋架、预应力吊车梁、预应力屋面板和楼板、板架合一的预应力屋面构件、预应力简支梁和其他预应力预制构件等主要系列;在房屋建筑预应力结构方面,已有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体系、现浇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成功经验;在高层建筑、电视塔、大型桥梁、特种工程、体育场馆、大悬挑结构等方面,已有广泛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