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肢体畸形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374页(1247字)
【病因】 由各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脊椎披裂,其次为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另外,因大脑瘫痪引起者,也并不罕见。
【临床表现】 以上各类疾病都会造成相应部位的肌肉暂时性或永久性麻痹。
小儿麻痹后遗症:发病急,通常在发病第二天突然出现瘫痪,受累肌群不对称,无一定规律。初期范围较广,以后可部分恢复。最后遗留一部分肌群永久性麻痹,但感觉正常
周围神经损伤:常见于四肢,有明显的创伤史。外伤后,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立即瘫痪,感觉供应区立即麻痹,反射丧失,
脊椎披裂:见313页脑脊膜膨出症。
大脑性瘫痪:指颅内病变引起的肌肉运动功能障碍。本节主要指痉挛性瘫痪。
【诊断】 对上述病变的诊断,有赖于对神经解剖知识的熟悉。了解各神经运动分支的发源部位及所支配的肌肉和感觉区域。
仔细了解病史,作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测量肌张力、肌力,记录骨、关节畸形的程度。
肌电图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提供治疗线索。
【预防】 除小儿麻痹症外,其他尚无有效预防方法。
【治疗】
一、病因治疗:尽量对准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神经干切断或受压,应作神经干吻合术或松解术。
二、防止发生继发性畸形:肌肉麻痹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用夹板或垫子辅助肢体,保持功能位置。
三、按摩与被动运动,应尽早开始,可增进血运,防止关节强直或挛缩。
四、新医疗法:是生理功能性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新医疗法的种类很多,包括新针疗法、电针、赤医针、穴位刺激、穴位注射、穴位结扎或捆扎,以及电兴奋等。在麻痹现象一旦出现后,应立即开始用新医疗法。治疗开始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必须持之以恒,绝不能因治疗数周看不出显着效果,而放弃新医疗法。因为神经功能恢复较慢,尤其晚期病人,恢复更慢。因此,治疗必须坚持数月,对小儿麻痹症的治疗,甚至要坚持2~3年。
五、手术治疗:有继发性畸形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酌情作矫形手术。
【并发症】 若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可继发相应部位的骨、关节畸形、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