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脆化现象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不锈钢实用手册》第874页(1786字)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塑韧性欠佳常常是这类钢使用受阻的原因,但焊接接头塑韧性不佳除了晶粒粗大和C、N化物析出这一因素之外,往往还与HAZ马氏体相变、σ相析出及457℃脆化(α′析出)有关。
(1)晶粒粗大和C、N化物析出的影响
C、N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在铁素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很低(见表2-3),随着温度的降低,C、N以极快速度和以Cr23C6,Cr7C3,Cr2N,CrN等形式在粗大晶粒的晶界析出。即使以急冷的方式亦难于防止。所以普通铁素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同质焊缝和HAZ峰值温度达到950℃以上的范围,晶粒急剧长大的同时,随着温度的降低,C、N化物便沿着粗大晶界析出,塑韧性急剧降低。图2-9是Cr30-Mo1钢C、N对焊缝夏比冲击值的影响。图2-10是Cr17钢焊缝随C+N总含量增加,脆性转变温度(VTE)升高的情形,由图可以看出,降低C、N含量对改善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塑韧性有明显作用。
表2-3 C、N在铁素体钢中的溶解度
图2-9 Cr30-Mol钢C、N对焊缝夏比冲击值的影响
上图碳含量:100ppm●55ppm〇21ppm
(N-25~33ppm;O32~43ppm)
下图氮含量:250ppm●145ppm〇75ppm
(C-18~24ppm;O17~45ppm)
图2-10 Cr17钢焊缝中(C+N)对VTE的影响
(2)HAZ局部马氏体转变引起的脆性
低铬的铁素体不锈钢(0Cr12,0Cr13,0Cr13Al)在加热到临界温度(A3)以上约1000℃时,单相的铁素体局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到室温时晶界会形成部分马氏体,这种少量的马氏体同样会在同质焊缝和HAZ形成,引起轻度的塑韧降低,这种马氏体可以通过焊后热处理消除,然而如果不可能进行焊后热处理,则在钢及焊材中加入强铁素体元素Ti、Al、Nb,以提高铁素体组织的稳定性,防止马氏体组织的形成以及其脆化作用。
(3)σ相析出引起的脆性
铬含量较高的铁素体钢及其焊缝在500~800℃范围长时间加热或停留,将发生σ相的析出。σ相是一种(Fe-Cr)的金属间化合物,其硬度Hv=800~1000硬而脆,增加焊接接头的脆化,Al、Si、Mo、Ti、Nb等元素的加入,加速σ相的析出和降低析出温度。但σ相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于普通铁素体不锈钢来说,通常的焊接过程、焊后热处理都不会形成大量的σ相和明显的脆化,对于使用于室温或较低温度的焊接结构,并不担心σ的析出和脆化问题。而对于长期工作在σ相形成温度的铁素体不锈钢来说,σ相的析出却是必须重视的问题。此外铁素体不锈钢及其焊接接头一旦出现σ相,可采用加热到高于其形成的温度,保温急冷,加以去除。
(4)457℃(α′析出)脆化
铬含量大于15%的铁素体不锈钢及同质焊缝在400~600℃停留,将发生α′的析出,强度、硬度显着提高,韧性降低,因在457℃时α′的析出最迅速,故称475℃脆化。但这种脆化现象在焊后不会立即发生,只是在400~600℃范围的温度下长时间停留和工作的结构可能发生。所以应避免在这一温度的环境下使用。475℃脆化可通过700~800℃的短时间加热和立即水冷处理而消除。
综上所述,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脆化,主要的问题是同质焊缝及HAZ在焊接过程中C、N化物析出和晶粒长大的作用,特别是前者,而且几乎不能通过热处理加以消除。因此以往铁素体不锈钢很少用作焊接结构,而高纯度铁素体不锈钢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焊缝及HAZ的C、N化物,极大地改进了焊接性,其焊接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