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肝脏中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普及出版社《常见食物中毒防治手册》第148页(1967字)

【概述】据文献记载,因食用动物肝脏而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有鲨肝、鳇鱼肝、鯆鱼肝、海豹肝、狍子肝、狼肝和肝等。此外,也有人因吃北极狐肝、貂肝和肝等而引起中毒。早在1596年还有人(北极探险家)因吃北极肝而导致中毒。

上述中毒的食品来源及烹调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中毒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却都与维生素A过多症一样。那么,引起中毒的这些动物肝脏为什么会含有如此高量的维生素A呢?据认为似与这些动物长期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有关。如,有人曾对北京市某食品公司批发部的115人因吃酱狗肝而引起的113人中毒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认为:引起该批发部113人中毒的狗(系该批发部饲养)肝,之所以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每克含75,400国际单位,约是一般狗肝含量的130多倍),是与其每天吃该批发部车间肉检时割弃的瘦肉和牛、羊死胎、骆驼胎,以及心、肺、肠等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饲料,使大量的维生素A积聚于肝脏有关。更有意义的是,在调查食用这批狗肝的115人中。有一名夜盲症患者,他食后不仅没有发病,反而使自己夜盲症的病情有了好转。从而证明了维生素A与中毒确实有关。

【毒理作用】动物肝脏中毒的发病机理,目前虽然尚未十分清楚;引起中毒的病因物质,认识也尚未完全一致。但一般认为,主要是因一次食入了较多的含有大量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所引起的急性维生素A中毒。

此外,也有人认为是维生素A、D协同作用所致中毒;或可能是由于维生素A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维生素A酸,在短时间内积聚于人体肝脏而引起中毒。

维生素A在血液中的正常值为50~100国际单位/100毫升。维生素A的中毒量:成年人每次为50~100万国际单位;儿童每次为20~30万国际单位;婴儿每次为5~10万国际单位。病人出现中毒症状时,血液中维生素A的含量一般在800~2,000国际单位/100毫升。

另外,尚有人认为,鱼类肝脏所引起的中毒,可能还与这类鱼体所含的鱼油毒、痉挛毒和麻痹毒等毒素有关。但是这些水生动物肝脏所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与维生素A中毒似无两样。故这些物质与病因究竟有无关系,或有何种关系,均有待进一步阐明。

【临床表现】(一)潜伏期 短者3小时,长者12小时,一般多在食后4~6小时发病。

(二)症状 病人多先头痛,而且疼痛欲裂,极度难忍,发冷、发热、皮肤潮红、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唇干口渴、精神萎糜、疲乏无力、反应迟钝、食欲不振、甚至厌食、头昏嗜睡、心跳加快、眼结膜充血,或结膜下出血,有的病人瞳孔可轻度散大,视物模糊;发病至3~4天后面部和皮肤可出现鳞片样脱皮,一般多由鼻唇沟及嘴周围开始,继而波及整个面部,严重者可延至四肢和躯干都出现鳞片样脱皮,并可累及眉、耳廊、颈项等部位,甚至脱发。一般7天之后症状可基本消失。

(三)病程 短者3~5天恢复,长者一周之后也可痊愈。一般预后良好。

【治疗】(一)一般治疗 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的原因食物肝脏及富含维生素A或A原(如胡萝卜等)的食物。迅速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以利尽快排出胃肠内尚未消化吸收的毒性物质。

(二)对症治疗 可适量补充液体,给予足量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以利保肝解毒;对头痛剧烈者给予镇静止痛剂;有出血倾向者给予止血剂等。

【预防】(一)对已知中毒肝脏尽量不吃 按已知引起中毒的鲨鱼肝维生素A的含量(每克含10,450国际单位)、猪肝维生素A的含量(每克含12,188国际单位),以及狗肝维生素A的含量(每克含70,000~75,400国际单位)计算,成年人每人每次食用此类肝脏应在5~30克为宜,儿童不能食用。

(二)对正常畜禽肝脏尽量少吃 正常的家禽家畜肝脏,虽然维生素A的含量较低(一般每克约含87~509国际单位,猪肝含124国际单位,有的狗肝含量稍高为573.5国际单位),但每次食用也不宜过多。因为肝脏是动物体内的主要解毒器官,由于肝脏细胞膜的通透性高,所以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大多流入肝脏。因而肝脏就成了动物体内蓄积毒性物质最多的组织,故多吃对人体无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