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麦中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普及出版社《常见食物中毒防治手册》第184页(2302字)
【概述】赤霉麦中毒,也称迷神麦(迷昏麦)中毒、醉酒病、醉黑麦病、燕麦病、醉谷病等。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污染了麦粒,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分解蛋白、产生毒素,引起的人、畜中毒。
【病因物质】在赤霉麦中发现的毒性物质主要有两类,即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F-2)。从赤霉麦中分离出来的霉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其次是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黄色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f.accuminatum)等。这些镰刀菌有的不仅可使小麦、大麦,元麦或黑麦发生此病,而且还可使玉米、稻米和蚕豆等也发生此病。
禾谷镰刀菌在谷物基质上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6~24℃,相对湿度为85%;在土壤里分别为12~24℃和40~60%。
小麦发生赤霉病后,经过感官、物理、生物或化学等方法检查,即可发现下述改变。
(一)感官方法检查 麦粒不饱满、无光泽、皮皱萎缩、颜色灰红(或粉红色、红色,或红色斑点)、胚芽发红。
(二)物理方法检查 容量(即一定容积麦粒的重量)降低,四分之一升麦重仅为160克(正常麦重应为190~200克);小麦千粒重量降低,1,000粒赤霉病麦的干重仅为15.1克(正常小麦重量应为30克,元麦应为25克);出粉率降低,出粉率仅为60%(正常小麦出粉率应为75~85%)。
(三)生物方法检查 病麦发芽能力明显降低,甚至可失去发芽能力。用猫、猴、猪等动物进行致吐毒力试验,均可见到阳性反应。但不要用鸡、兔、小鼠等动物试验,因为这种毒素难以使这些动物中毒,或根本不引起中毒。
(四)化学检查方法 有条件的可以测定引起本病的霉菌毒素。
【临床表现】(一)潜伏期 短者10~30分钟,长者1~2小时,有的可能再长些或者再短些。
(二)症状 赤霉病麦中毒的病因物质主要是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病人发病初期大多出现恶心、呕吐、嘴唇发麻、眩晕、眼花、发冷、头痛,少数病人尚有腹胀、腹痛、腹泻等;病情较重者还可出现流涎、颜面潮红,甚至发紫、神志恍惚、步态不稳、行似醉酒、体软无力、心慌意乱、面部浮肿,有的甚至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等都出现异常。但一般没有死亡。
【诊断】(一)查清食用病麦及其制品史 病人有食用赤霉病麦及其制成的面粉制品(如面食类、糕点类及调味品类等)的历史。
(二)临床症状 病人具有醉酒感的临床表现特点。
(三)直接镜检麦粒 取可疑的中毒霉变麦粒,将粒上红色霉霜(或霉点、霉斑等)刮至玻片上,加极微无菌生理盐水,作成压片(盖上盖玻片)。在高倍显微镜下,如见到赭色菌丝及少许厚垣孢子,即有助于诊断。并可进一步培养检查。
(四)毒素试验 1.制备混悬液:取可疑中毒霉变麦粒5克。研碎后加入二倍酒精,置于50~60℃温箱。经24小时后,将浸出液过滤,使酒精蒸发,在所得沉淀物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5毫升,制成混悬液。
2.试验:取健康鸽子一只,将上述混悬液注射于鸽子深部肌肉。如果是中毒毒素,经5分钟左右,鸽子即可出现呕吐、呼吸加快、瞳孔变窄、角弓反张、并有周期性的头向下坠或头向上抬现象,排泄粪便,体温不恒定(37.6~42.3℃之间),约经5个小时,鸽子即可中毒死亡。
3.解剖:可见死鸽注射处有糜烂现象,肠充血,心脏松弛凝血。
【治疗】无特殊疗法,可按一般的急救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预防】(一)防止粮谷霉变 预防赤霉病麦的发生,首先要精选良种、深耕细作,土壤和种子要以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处理。其次收获要适时,农作物不熟或过熟收获都不好,收割时要减少农作物的损伤,收割后要及时脱粒晒干或烘干,使其水分含量尽快降到安全范围(11~13%),然后入库保存。
(二)减少霉变粮谷 在赤霉病粒与好粒相混时,可采用掺兑好粒稀释减少病粒的方法,以减少霉变病粒的含量。一般的稀释量以动物实验不引起急性中毒为准。或使霉变病粒的含量稀释到5%以下(即在1,000粒中,霉变病粒不超过50粒)也可。
(三)去除病麦毒素 一般可用清水或石灰水浸出去毒。或将霉变程度较轻的病麦用于发酵制醋或酱油,据试验效果较好。或采用将病麦磨成精制白面(富强粉)的方法,去毒效果一般也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