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禽病防治手册》第219页(1279字)
病因
黑头病(Black Head)亦称组织滴虫病(Histomoniasis)和盲肠性肝炎(Enterohepatitis),是由一种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所引起的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的原虫病。
传播
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rum)可作为组织滴虫的传播媒介,家禽摄食被异刺线虫虫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也可因摄食带异刺线虫幼虫的蚯蚓而发生感染。
易感动物
火鸡和许多鹑鸡类是火鸡组织滴虫的自然宿主,鸡和孔雀也可感染。
症状
感染鸡精神沉郁,闭眼呆立,翅下垂,厌食,排硫磺色水样粪便,有时可见头部发绀,故称“黑头病”。病鸡消瘦,体重下降,青年火鸡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鸡感染后症状较轻,也可能较严重,并引起死亡。
病理变化
盲肠肿胀、充血、肠壁增厚,盲肠内充满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并形成干酪样肠芯。盲肠溃疡,严重者可致盲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肝脏表面可见直径为1厘米或更大的圆形下陷的坏死灶,肝肿大,变黄绿色或黄褐色。
诊断
根据肝脏和盲肠的特征性病变可作出推测性诊断。应注意与球虫病、曲霉菌病等进行鉴别诊断。于病变组织或盲肠内容物中用显微镜检出火鸡组织滴虫即可确诊。
治疗
采用抗原虫药物治疗通常效果显着。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苯硝胂酸、二甲硝咪坐、异丙硝哒唑等。选用上述药物溶于饮水或拌入饲料中对感染鸡进行治疗,效果很好。采用优质抗球虫药(如赛可喜)或球虫疫苗(如NobilisCox ATM)有效控制球虫病,可显着减轻黑头病的严重程度。
预防
良好的卫生制度有助于本病的预防。由于鸡异刺线虫的虫卵和蚯蚓与本病的传播有关,因此,应采用芬苯哒唑、苯丙咪唑、哌嗪类药物定期给鸡驱虫,对鸡舍进行消毒以杀灭虫卵,避免鸡与蚯蚓接触等对于本病的预防尤显重要。
于饲料中添加10ppm胖可求(Panacur,其有效成分是芬苯哒唑)进行治疗,连续1周,可驱杀感染鸡盲肠内的异刺线虫成虫和幼虫;或于饲料中添加5ppm胖可求,连续使用1周,可预防异刺线虫感染,进而间接达到控制黑头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