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幼儿的早期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科学普及出版社《人口与婚育知识手册》第217页(10706字)
(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早出人才,多出人才,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又必须从娃娃抓起。学龄前是幼儿创造性的启蒙时期,是人生第一个光辉的里程碑。人的言语、技能、习惯、思想、情感都要在这个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幼儿身心发展好坏,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体制改革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早期教育已日益受到全党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幼儿培养目标,在教育部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里写道:“我国的教育是要培养出一代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的新人。3~6岁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邓小平同志也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了教育必须从狭隘的小天地里走出来,从国家大局、人民事业考虑,立足中国,面向21世纪,培养出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社会急遽变革的人材。随着党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各类学前教育兴趣班、提高班的兴起,各种报刊、书籍的出版发行,为学龄前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铺设了令人欣慰的美好前景。
但是,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往往在幼儿时期,素质、能力就得到合理的雕塑。科学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幼儿身心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由自身素质所决定,也不仅仅是由于经验和环境所能达到的,而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这两者的和谐与统一。一个新生儿已具备了完好的外部感官和机体的感觉,有一定的知觉能力;出生后十几天就能建立条件反射,对外界刺激有惊人的反应能力;一个月的婴儿能辨出人的声音;两个月的婴儿能够区别人脸正侧面;几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很好地感知外界和体内环境的变化;半岁左右,由于手和眼的动作,动作协调发展,他已能将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联系起来。3岁前的幼儿不但感知发展得较好,他的语言、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心理品质都不同程度地发展起来。而3~6岁的孩子已经能对外界事物做出许多合理的反应,爱动脑筋思考了,爱提问题了,认识能力也随之迅速提高。学龄前儿童大脑发展之快,证明了学龄前儿童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和熏陶。但是,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情感易于变化,兴趣、性格、才能都没有定型,在对他们进行适当的保育和照料的同时,应给于创造接受教育的良好条件,促进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其成为四化建设的开拓型的合格人才。
印度狼孩的发现是人类近代史上的悲剧,但也为人类开展早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佐证,留下深深的思考。印度狼孩失去了早期教育,即使科学家对他进行种种努力,也未能使他的智商达到同龄人水平。这一事实告诫我们,幼儿需要提供良好的适当的刺激!我们不能错过人生教育的黄金季节,要让幼儿的眼睛、手、嘴、头脑、时间、空间都得到解放,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认识客观世界,广泛地接触周围的一切,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幼儿的活动发挥幼儿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其显露出“天才”的萌芽。
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早期教育不能超过幼儿年龄和自身素质所能接受的水平。有的幼儿发育迟一些,对问题反映不够灵活,有的幼儿发育早一些,表现的比较聪明,这是极正常的生理现象,有时这种差距很大。作为幼儿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这是他们的心愿,但不分析孩子的心理和他们行为所能承受的能力,一味去追求智力开发,望子成龙,恨不得在短时间内,幼儿就能达到大师级、明星级、专家级的水平,显然,这是不现实的,是不会成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尽量发挥出孩子的最好天资,而不能因为教育上的失误而阻碍了幼儿的正常发展。
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完整个体,他的各种品质是相联系的,我们在重视智力因素开发的同时,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培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忽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幼儿,也很难表现出较强的创造才能。如果智力因素稍差一点,而非智力因素很强,幼儿将来也可能有所建树。所以,我们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活泼开朗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进取精神及百折不挠的意志,使创造才能更好地发挥。只有技能技巧、言行品格、身体素质各个方面相结合,才能成为合格人才。早期教育在于保证幼儿的身体、智力、劳动、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形成意识和行为的统一。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希望今天的幼儿能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一切都是努力为他们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未来学业和事业上有超人的成就,但更要教育他们保持自己的创造才能,有信心,有勇气,靠自己开拓美好的未来。
(二)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步骤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生活和教育的条件。她倡导应当广泛利用各种形式来开展幼儿早期教育,比如游戏、劳动、学习。在学龄前,给于适当的条件,促进儿童最重要的才能和品质得到顺利发展,这种才能与品质在以后个性发展过程可以说有着永久的意义。
心理学家也主张,幼儿早期教育主要是不失时机地培养、发展幼儿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智力结构和优良品行。早期教育严格地说,从幼儿诞生后就进入正轨,就应进行适合年龄特点的早期教育。
目前书刊、报纸、各科专家学者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可谓众所纷纭,但不外乎是这样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正常发育和肌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得到充分休息的儿童在心情良好情况下起床,他会体验出清新快感,马上开始穿衣服;夜间睡得晚,早晨叫醒,儿童常表现为不满,发脾气,而且影响食欲,甚至对幼儿行为以及神经状态产生不良影响。经常睡眠不足就会积劳过度,容易产生由这些过度疲劳所引起的消极情绪兴奋。采取的方法是不要让幼儿在睡眠前去做能够引起兴奋的脑力或体力活动,也不要在睡眠前采取不正确的催眠入睡方法,如看惊险电视、讲故事,使幼儿大脑皮层仍保留有稳固的兴奋灶,入睡后脑子仍保持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以多梦为特征),达不到休息目的。良好的睡眠是促进儿童健康条件之一,也是健康的标志之一。睡眠时间长短和年龄有关。孩子愈小,所需睡眠时间就愈长。半岁左右幼儿要有16~18小时,一岁左右要有13小时,3岁左右要有12小时。早期注意培养幼儿独立睡觉,不要养成让父母抱着、拍着、摇着、陪同睡觉的习惯。睡前要保持情绪稳定,环境安静,注意逐步培养孩子午睡和白天少睡、夜间多睡的习惯。
(2)饮食 我们曾同不少家长讨论过如何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吃零食和吃饭不玩耍的习惯问题。孩子不好好吃饭是目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最头痛的事情。吃饭磨蹭,边吃边玩,这不吃,那不要,弄得一家大人都为之操心。对于这些问题及时纠正并不难,为了纠正吃零食的习惯,不妨把小吃或水果安排在饭后或午点时。厌食,是生理上的不正常,是家长不正常心理促成的,总怕饿着、总怕营养不足,想什么时吃就什么时吃,想怎样吃就怎样吃,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已形成厌食毛病的幼儿,我们建议最好送进幼儿园与小朋友一块生活,厌食毛病容易去掉。父母还应该注意,在节假日或家中来客改善伙食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能暴饮暴食。一周岁时,开始训练小孩用勺吃饭,用杯喂水,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穿衣洗盥 父母应取消一切包办代替,按照幼儿已有的实际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引导幼儿在可能范围内学会生活自理。家长应及时地教会幼儿自己穿衣、穿鞋、穿袜和洗盥,要用自己的毛巾洗脸、擦手,养成每天洗脚、定时洗头、洗澡和剪指甲的好习惯。3岁以后,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可以让他们洗手绢、袜子等,以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2.发展幼儿语言,提高幼儿听说能力
发展幼儿语言,对发展幼儿智力、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十分重要。幼儿开始说话以后,认识问题能力发展很快。幼儿初步掌握了语言,也能初步地约束自己的行动,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做些什么,有了初步控制自己的能力。3岁前幼儿语言培养主要任务是初步把握口头语言,学会听话和说话。一岁前,主要培养语言发声练习,在听话的基础上,模仿说话;一岁至一岁半,主要听说,家长要尽量多说一些孩子能听懂的话,并鼓励幼儿大声说话;3岁以后,大量地让幼儿自己说话,鼓励幼儿主动与成人进行语言交往。幼儿在与成人交谈中,通过模仿来掌握词汇和语法,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父母也要经常与孩子说话,利用玩具、图片、讲故事和多接触外界环境,使幼儿经常能得到多听、多看、多说话、多询问的学习机会,父母也要认真正确地回答孩子的提问。
3.注重幼儿动作,促进体质和智慧发展
动是幼儿走向独立的开始,幼儿在抬头、翻身、爬、坐、站、走路、攀登等动作中长大,动作也逐渐变得灵敏、协调、准确。好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活动不但能促进全身的骨骼、肌肉、筋腱系统的发展,而且能促进手、眼、足的动作更加协调。3岁以后,幼儿就变得淘气了。所以教育学家适时地提醒我们,今天的父母必须在思想上改变“好孩子”的标准。我们曾同来访的日本大阪市幼儿教育家森友宽先生交谈,提到“好孩子”的标准时,森友宽先生说,淘气型的孩子大都聪明,他要发泄自己内心创造的欲动,应该让他发泄出来,不应该把这种淘气看成孩子的缺点,淘气是天才的初点。孩子不淘气,我就建议家长最好送到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有了毛病。顽皮、淘气、好奇,还会做出点小小的冒险行为,做家长的,做教师的,千万不能把这些聪明小火花扼杀在萌芽状态,而要引导、启发他们去“淘”,在淘气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才能。
4.重视品德教育,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道德品质并不是先天禀赋,其发展是由生活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学龄前儿童能够自觉地辨别好坏,初步知道什么是对的,应该做;什么是错的,不能做。幼儿道德品质是从小事抓起的,并贯彻浸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前面讲的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能力,让他们自己穿衣、穿鞋、吃饭、叠被;教育他们礼貌待人,会用“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文明用语;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强化其良好的行为。要培养幼儿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品质,发现说空话、假话,要纠正,不能有意无意地迁就。家长还要与幼儿园配合,使幼儿处在受教育的地位,不能迁就幼儿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培养他们“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要使幼儿懂得,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他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和大家一样。大人的行为往往是儿童模仿的榜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予情感上的感染,儿童的个性在大人影响下形成和发展,所以,在教导幼儿的同时,也要检点大人自己的行为。
5.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让幼儿寻找自己的路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不依靠父母而独立生活的人,而许多父母的言行恰恰粉碎了自己的希望。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如他要独立去完成一件在他认为要做的事,但在父母看来,孩子依然很小,怕洗小手帕弄脏了衣服,怕自己下楼摔倒了,怕这怕那,就使幼儿养成了依赖思想。在一个朋友家里,他们的5岁孩子不是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是指使父母拿这取那。这样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一定很差,遇事没有主张,意志脆弱。所以家长要从发展眼光看待孩子,要认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能力的意义,父母不能永远承揽一切,事事当“保姆”。要多给于孩子精神上的关怀,行动上少给些特殊照顾,让他们学会自己的路自己走,而独立生活则是第一步。
6.克服孤僻性格,参加集体活动
有孤僻性格的幼儿,表现为不愿去幼儿园,怕与小朋友接触;常为一件小事而同小朋友争吵,而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任性、创造能力差等等。造成幼儿性情孤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中缺少年龄相仿的伙伴,一直在成人圈中生活,没有获得过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愉悦。
(2)家长过分照顾宠爱,只强调爱抚保护,而不让幼儿经受情感磨练,感情脆弱,没有谦让精神,一旦行为被冲击,变得很自卑。
(3)唯我独尊、蛮不讲理的行为得到认可与发展,直至出现“你横,我更横”的现象,当在另一个场合无人承认他优越地位时就将不知所措。
根据国家对幼教工作的要求,我们应培养儿童善于独立思考、敢想、敢说、勇于实践的创造精神。为了克服幼儿的孤僻性情,家长和教师要耐心诱导,教育他们能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耍,让他们亲自体验集体活动的愉快,从集体中体味出温暖,逐渐养成心胸开阔,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的品德,也要给幼儿创造独立活动、集体活动的机会和环境,依靠自己力量去思考、解决问题。
要充分发掘孩子所具备的全部素质能力,需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因此进行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原则上说应坚持,但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听其自然,应当从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认识、理解问题的能力入手。
(三)早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早期教育应以形象、情感、幼儿所能接受的生动语言为主,把一些没有生命的或是没有思维的植物、动物拟人化,把数字、汉字变成一条小河,让幼儿从这些形象中感受到小河的清新、凉爽,能听到它的淙淙流水,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和发展幼儿的智力,而所有的方法又必须以幼儿心理和生理能够接受为尺度。
1.讲述
以语言为主,通过图片、儿歌、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明白一种事理,学会一种知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狼来了”这个故事,要强调故事中说明的道理:说谎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从而使幼儿懂得要做诚实的人。学龄前幼儿的语言讲述的培养很大程度决定于家长、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决定于教育者自身的语言修养。“先生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要准备一桶水”,所以教育幼儿的过程也是大人提高的过程。讲述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为幼儿所接受、所理解的形象性、富有情趣的语言,让幼儿在笑声中思考,在笑声中受到启迪,产生思维,达到对事物的理解。为锻炼幼儿思维和表述能力,可采取教育者讲述故事的经过,而留下悬念,由幼儿自己根据对事物的理解讲出结果。填鸭式的教育已被教育学家们强烈反对,提出教育原则是要改变“老师讲,幼儿听;老师做,幼儿看”的僵死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给幼儿留下广泛的想象的空间。全国托幼系统先进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五一幼儿园,在全国较早地进行教学改革,创造了拼图讲述、剪纸讲述、泥塑讲述、绘图讲述等十多项综合教学法,这些方法都在于发展幼儿动手动脑,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已被全国许多幼儿园所借鉴。
例:
①教师示范讲述。出现画面:教师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②幼儿拼摆。a.提醒幼儿先想后摆。先想想编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了?还要想好怎样布置自己的画面。b.帮助幼儿丰富故事的内容和主题。请几个幼儿把自己编好的主题告诉大家。(例如:我编一个小动物团结友爱的故事;我编一个机器人救火的故事……)。c.幼儿拼摆画面时,教师巡视启发诱导,提醒幼儿拚摆的画面要整齐、美观和形象。
③请幼儿讲述故事。a.拼摆好画面的幼儿,小声地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也可以与旁边幼儿互相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b.出示录音机,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要求口齿清楚,声音宏亮,语言连贯,故事完整,并说明一个道理。教师为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告诉幼儿用录音机录下他们的故事,送给中班的弟弟妹妹听。c.请5~6个有独创性的幼儿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画面并讲述故事。
④作业结束。a.把色彩鲜艳、画面整齐的作品镶入镜框,布置活动室。b.把课堂没有机会讲述的幼儿作品挂起来,相互讲述。c.幼儿评论作品。
这是一节大班的课堂教学,是在幼儿已经学会运用多种已剪好的色彩鲜艳的腈纶布料、几何图形在植绒纸上拼摆人物、动物、植物、日用品的基础上,要求幼儿有目的拼摆画面、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幼儿合理布局和审美意识的能力。通过讲述自己拼摆的画面,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认识环境
幼儿对周围的一切新事物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免不了要动动摸摸,亲身感受一番,而他们表现出的求知欲又往往被大人斥责为“淘气”、“不听话”加以干预。在观察事物时,他们对周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这是幼儿认识世界的起点。在儿童观察到种种新鲜事物之后,应该鼓励他们表现出来,进一步诱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因势利导,教育他们认识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这样做既避免了危险,又使他们学习了生活知识。积极的教育比消极的制止要强得多。如买来一台新电扇,幼儿就会问电扇为什么会转?为什么会停?为什么一转就有风?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行制止他的乱动,而是把电扇转的道理和注意事项告诉他,解开心头之谜,这样他就不会再去为好奇而冒险了。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乡下走亲戚。小女孩见伯伯在种地,就问:“天这么热,伯伯怎么不在树荫凉快呀?”妈妈就给她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道理,小女孩点点头说:妈妈,我懂了。”从此,她再也不剩饭了,别人碗里有饭粒,她还大声说:“锄禾日当午”,提醒别人。幼儿对山川、河流、气象、天气等自然现象有浓厚兴趣,应该带领幼儿到户外接触大自然,观察、研究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幼儿亲近大自然并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还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设备条件,运用图片、幻灯、录像等形式进行教学,发展幼儿的视觉和听觉、触觉,通过直观的间接的方法,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例:主题意愿画:我的家乡教学准备:
①课前让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家乡景物。(如看过家乡的小河,池塘里的鱼,房前鲜花,屋后绿树……)
②16开图画纸、彩笔;一段轻快优美的乐曲录音;“我的家乡”贴绒图片一套。
教学进行
①在轻快优美的乐曲声中,教师有感情地朗诵短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美如画,/房后绿树房前花,/蓝天小鸟叫喳喳,/河里鱼儿摇尾巴,这里就是我的家。
②结合短诗“我的家乡”边讲边出示贴绒图片,组成一幅完整的“家乡”主题画。告诉幼儿,刚才老师朗诵的短诗就是老师的家乡。老师的家乡,房前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房后有绿油油大树;小鸟在蔚蓝色的天空中叽叽喳喳地叫着;鱼儿在清清的河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
③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家乡都有些什么?
④提问:a.你的家乡都有什么?b.你准备把自己家乡建设成什么样?
⑤启发幼儿想象,按照自己意图画出建设美丽家乡的画面。画前,教师提示:“刚才你们都说自己的家乡非常美丽,长大以后还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漂亮,老师真想到每一个小朋友的家乡去看看。但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怎么办呢?有个小朋友说,把自己美好家乡画出来,老师一看就知道了。这个办法好不好?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可爱的家乡画在图画纸上,看哪位小朋友的家乡最美丽,还要看哪位小朋友把家乡设计更漂亮。”
这是一份大班教案。要求幼儿认识大自然,画出大自然,幼儿对这样的教育一定很感兴趣。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幼儿自己成熟和外界条件有机结合和统一。幼儿对事物有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积极性,不断形成新的观念。不难看出,这堂课至少收到这样的效果:激发幼儿热爱家乡情感和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的愿望;培养幼儿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意愿;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理布局的能力。
3.游戏
游戏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因为游戏自由,无拘无束,可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和巩固知识、训练智力、培养能力,发展动作和语言,增进健康,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所以,我们必须运用一切时机,发挥游戏的作用。游戏有许多种,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角色游戏、建筑游戏等。智力游戏使幼儿获得知识;体育游戏通过动作、情节、角色、规则等来完成体育活动的任务;音乐游戏着重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成人的活动,创造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游戏;手指游戏是组织儿童用两只手,十个手指模仿动物的活动,并在模仿中,加上一些规则要求,使动作有情节,富有趣味性……总之,每一种游戏都具有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意义。近年来,我国幼教工作者把游戏作为培养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手段,让幼儿动手动脑,在想象中创新,并把游戏贯彻到一切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思考,也学会小朋友间相互合作、交往,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
例:小狗找玩具(略)
教学进行:
①提出游戏主题:“小狗找玩具”,让幼儿坐成半圆形,教师逐件出示玩具,请幼儿观察,让幼儿说出名称、用途及玩法。
②提示游戏玩法:教师当狗妈妈,幼儿当小狗。教师出示玩具:皮球、大象、娃娃、鸭子等,分别请幼儿说出名称和怎样玩法,请全体幼儿或个别幼儿回答。
③交待游戏规则:a.教师藏玩具时幼儿必须闭上眼睛。b.找玩具时,幼儿不得离开座位,谁看到了,谁就“汪汪”叫。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并把玩具藏起来,然后说:“小狗,小狗,我的玩具不见了。快睁开眼睛帮我找一找!”接着教师描述所藏玩具的特征、用途。如:我的玩具是圆圆的,能拍着玩。请幼儿在座位上仔细地看。看到玩具的幼儿就“汪汪”叫。教师请他把找到的玩具拿出来给大家看,并说出名称和用途。
教师不断更换藏起来的玩具,提高幼儿做游戏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这个游戏适合于初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家长在家里同样可以编些游戏以启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如,“奇妙的口袋”,让幼儿通过触觉,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贴图片”游戏可以巩固对四季的认识;“看谁说得对、说得快”可以巩固所掌握的词汇并练习使用反义词,培养儿童思维的敏捷性;“狡猾的狐狸”可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捉、跑;“我的一双手”,让幼儿熟悉自己手各部位名称、知道手的用处……这些游戏的编创并不难。
4.设问
大千世界每一片树叶、每个甲虫都会对儿童引起一番大人永远也解答不完的或是无法回答的提问,家长和幼儿教师常常会被无穷无尽的提问弄得言尽词穷。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我们还是主张鼓励幼儿多想多问,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幼儿就是在“为什么”中长大。也不妨多设计一些问题,揉进一个故事、一件事里,讲给他们听,让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自己寻找答案,从中受到启迪。例如,冬天里,洁白的小雪花,从高高的云层轻盈地飘下来,落满了屋顶,落满枝头,给山顶披上美丽的白纱。这个时候,可以肯定,几乎所有第一次见到雪的幼儿心里都会产生许多“为什么”。这时候,要紧的是帮助他了解雪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雪为什么是白色的,它有什么用处,在幼儿心中布置一幅立体的冬天下雪的画面。设问的原则是寓于形象之中,而不是强灌。
方式方法有许多种,但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发展幼儿智力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为他们步入小学、中学及至进入社会打下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