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鸭传染性窦炎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451页(856字)

鸭传染性窦炎是由鸭支原体(Mycoplasma anatis)引起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患鸭沉郁,喷嚏,上呼吸道、眶下窦炎,耐过鸭生长停滞,肥育迟缓。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5日龄雏鸭即可自然发病,眶下窦接种试验感染5天后出现症状,病初打喷嚏,鼻孔流浆液性分泌物,病重后变成黏性或脓性,鼻孔周围有干痂,病鸭食欲大减,惊恐不安,呼吸加快,常以爪踢抓鼻窦部。一侧或双侧性眶下窦肿大呈卵圆形,内有干酪样物。触摸时,初软后硬。重者结膜潮红,流泪甚至失明。经20~30天后多数自愈耐过。

5~15日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一般在40%~60%,死亡率1%~2%。重者,群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10%以上。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末冬初和春季多发。低温潮湿,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良等因素均为导致本病发生的诱因。

(二)病理剖检

以上呼吸道炎症为特征,鼻孔周围有干痂堵塞鼻道,鼻黏膜黏液腺增生,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气管黏膜充血、出血,附有浆液-黏液性分泌物,黏膜上皮黏液腺增生,固有层结缔组织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见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气囊混浊增厚。肺充血、出血。眶下窦黏膜肥厚、充血、出血、水肿,内有大量灰白色混浊浆液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重者眶下窦黏膜变性,坏死脱落。

(三)实验室检查

参阅毒支原体。

二、防治

参阅鸡毒支原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