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关节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鸡病诊断技术手册》第35页(1512字)
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造成的损失是使鸡发生跛行、减少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从而导致总体生产性能下降。
禽呼肠孤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本病毒可在鸡胚的卵黄囊、绒毛尿囊膜、鸡胚成纤维细胞等培养物中增殖。经卵黄囊接种胚体于接种后3-5天死亡,胚体呈紫色,内脏出血。死亡稍慢的鸡胚可见肝、脾肿大并有坏死灶。绒毛尿囊膜接种可见痘斑和胞浆内包涵体。该病毒对热有一定的抵抗力,消毒药以使用2%-3%火碱水较好。
(1)诊断
【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肉鸡,其次是蛋鸡和火鸡。本病的发生与鸡只日龄有着密切关系,日龄小的鸡易感性强,1日龄雏鸡最易感。随着日龄的增加易感性降低。大日龄鸡虽可感染但病情不严重,潜伏期也较长。病鸡可自粪便长时间排毒。病毒可长期存在于盲肠扁桃体和跗关节内。因此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来源。本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水平感染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垂直感染亦属可能,但经蛋传递率较低。
【临床表现】自然感染发病多见于4-7周龄的鸡。本病感染率高达100%,但死亡率通常不超过6%。在急性感染期,病鸡表现跛行、慢性感染跛行更为明显,少数病鸡跗关节不能自由活动。鸡只往往因跛行而被淘汰。部分鸡只生长发育受阻,增重明显减少。
有些鸡群感染本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在屠宰时发现腓肠肌腱和趾曲腱肿大。有的则发生腱的断裂。
【病理剖检变化】自然感染病鸡主要见跖屈肌腱和跖伸肌腱的肿胀。在跗关节上部触诊可明显感到跖伸肌腱的肿大,拔掉羽毛后可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化。跖屈肌腱鞘水肿。爪垫和跗关节一般不肿胀,跗关节内常见有少量草黄色或血样渗出物。个别病例关节内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慢性病例腱部炎症表现为腱鞘硬化和粘连,关节软骨上有凹陷的溃烂等变化。
一般根据流行特点及主要症状和肌腱的病变可以做出诊断。确诊尚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在诊断中应注意鉴别细菌性关节炎(如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引起的关节炎)和由支原体引起的滑膜炎。但通常需经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才能加以区别。
血清学试验可用琼脂扩散试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荧光抗体进行诊断是目前实用、快速的诊断方法。
(2)防制 该病在我国虽有发生,但多数鸡场没有将此病的疫苗接种纳入免疫程序。
鸡群一旦发病,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为防止下一批发生,应对鸡舍及环境进行彻底地清扫、冲洗和消毒。据报道,碱性溶液或0.5%有机碘液消毒效果较好。
在疫区为有效控制本病,应对种鸡群进行灭活苗的免疫接种。母源抗体可保护初生雏鸡避免感染,同时也降低了经卵传播的可能性。
1日龄雏鸡接种弱毒疫苗可有效地预防感染,但该病疫苗弱毒株能干扰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实际中父母代种鸡场很少采用这种免疫方法。
商品肉用仔鸡一般不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在本病高发地区可考虑使用病毒性关节炎弱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