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燕麦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第15页(1207字)

图2-2 野燕麦

〔学名与别名〕 Avena fatua(L.) 燕麦草、乌麦。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具2~4节。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被柔毛;叶舌透明膜质;叶片宽条形。花序圆锥状开展呈塔形,分枝轮生;小穗含2~3花,疏生,柄细长而弯曲下垂;两颖近等长,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下部散生粗毛,有芒从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芒长2~4厘米并膝曲扭转;内稃较短狭。颖果长圆形,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

〔生物学特性〕 种子发芽与其本身的休眠特性、外界温度、土壤湿度及其在土壤中分布的深浅有关。由于种子具有“再休眠”的特性,故第一年在田间的发芽率一般不超过50%,其余在以后的3~4年中陆续出土。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0℃,低于10℃或高于25℃都不利于萌发,气温达35℃时萌发率很低,到40℃时基本不萌发;发芽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7%~20%,需吸收水分达到种子量的70%才能发芽,若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下或50%以上均不利于萌发:适宜的土层深度为1.5~12厘米,在20厘米以下土层中的种子出苗甚少。

野燕麦的发生期,在我国因各地的气候差异而极不整齐,但可基本分为春麦区发生型和冬麦区发生型。春麦区发生型:野燕麦的生育期为80~100天。一年有春、秋两个出苗季节,春季出苗多在4~5月份,约比小麦晚4~8天,秋季出苗高峰在9月下旬前后。冬麦区发生型:野燕麦主要集中在10~11月份萌发出苗,部分地区在翌春麦苗返青后的3月还能形成一次野燕麦出苗的小高峰。

野燕麦的繁殖力很强,结籽多,分蘖亦多。一般每株能结籽410~530粒,最多达1250~2600粒;每株可分蘖15~25个,最多达64个。而且其种子的传播也表现出许多适应生存的本能,除了具有种子传播的特点外;还可借助外稃上长芒吸水与脱水而形成的伸曲作用移动到土壤缝隙中。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福建、西藏等地。野燕麦的适应性比较强,不论在山地或谷地,平原或绿洲;不论在农田或荒野,田埂或沟边;不论在肥沃的壤土上或瘠薄的沙土上都能生长,所以发生面积较大。野燕麦生长在麦田,与麦类强烈争夺水、肥和阳光,是导致麦类生长不良、减产明显的一种恶性杂草。据统计,野燕麦在全国麦田发生的面积达500万公顷,其中危害较严重的面积为160万公顷,每年因此损失粮食17亿千克。野燕麦除了危害麦类外还危害大豆、甜菜、亚麻、铃薯、豌豆、蚕豆和油菜等。

上一篇:狗牙根 下一篇: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