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78页(1400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楝科落叶乔木苦楝树的果实;又名金铃子;主要含有川楝子素、苦楝醇、苦楝酮等成分;苦、寒、入肝、胃、小肠、膀胱经;属理气驱虫类药。
〔功效主治〕 驱虫,理气止痛。适用于虫积腹痛,肝郁化火、肝胆火盛之胁痛而胀,小肠疝气等病症。
〔本草撷英〕 本经: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东垣:入心及小肠,止上下部腹痛。
元素:热厥心痛,非此不能除。
时珍:治诸疝虫痔。
备要:苦寒有毒。能舒肝舒筋,能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通利小便。为疝气要药。
〔名医心得〕 张琪:重剂疗疝痛 临证治疗少腹疝痛,每剂用本品30~40克尝随手奏效。本草言其有小毒,有杀虫作用,用量不宜大,但据临床观察,治肝气犯胃及少腹疝痛量小则效果不显,重剂不但效佳且未发现有何副作用。[1]
张锡纯:利小便,导热下行 本品味酸入肝,苦者善降,能行肝胆之热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气横逆,胆火炽盛,致胁下掀疼。[2]
〔药理与应用〕 1.利胆作用:煎剂对健康人有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胆道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
2.抑菌作用:醇浸液对十三种致病性真菌体外试验表明具有抑菌作用,尤对白色念珠球菌、新生隐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胆系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痢疾、阑尾炎、头癣等。
3.抗炎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抗关节炎作用,其机制是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而抑制水肿形成;体外试验,本品具有抗组织胺活性。临床常用于炎症的治疗。
4.其它作用:本品尚有抗癌、兴奋肠平滑肌、提高胃液pH值、抑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以及驱虫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胆道蛔虫、阴道滴虫、乳腺增生、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等。
〔剂量用法〕 6~15克,煎服;或入丸、散,每次6克;外用适量。
〔按语〕 本品苦寒消泄,疏肝止痛,故为肝胃气滞之胁脘胀痛、小肠疝气及睾丸肿痛等症之要药。又因其既能驱虫,又能止痛,故于虫积腹痛最宜。近年来用于宫颈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唯其苦寒败胃,故于胃弱体虚者不宜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胃脘痛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9:158
[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1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