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03页(1649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兰科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块茎;又名明天麻、天麻片;含生物碱、香芙兰醇及粘液质等;甘、平,归肝经。

〔功效主治〕 息风止痉,平肝潜阳,通络止痛。可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症,无论寒热,皆可配用;若治破伤风之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可与南星、防风等同用,如玉真散。又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常与钩藤、黄芩、膝等配伍,如天麻钩藤饮;若治风痰上扰的眩晕,常与半夏、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若与川芎同用,又能治偏正头痛,如天麻丸。此外其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多与奏艽、羌活、牛膝、桑寄生等同用。

〔本草撷英〕本经:主恶气,久服益力气,长阴肥健。

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

甄权: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日华子: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元素:治风虚眩晕头痛。

指掌:其用有四:疗大人风热头眩,治小儿风痫惊悸,祛诸风麻痹不仁,主瘫痪语言不遂。

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名医心得〕 焦树德:头痛、眩晕 认为本品辛能散风,能入肝经,善熄内风,有自内达外之功,并有祛痰的作用,所以一味天麻既能熄风,又能祛痰。一般祛风、化痰药均有燥性,惟天麻辛润不燥,通和血脉,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之头痛、眩晕,疗效卓着。[1]

〔药理与应用〕 1.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能减少小自发活动和延长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且能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脑电波会出现嗜睡波型;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惊厥;制止实验性癫痫发作,其作用较苯妥英钠缓慢,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用于治疗癫痫、破伤风、惊风抽搐及“流脑”,“乙脑”等传染病引起的脑神经刺激症状等。

2.镇痛作用:能降低小鼠对痛的反应。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脑震荡后遗症所引起的头痛,疗效好,且长期应用不成瘾。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天麻可降低血压,使外周阻力降低、扩张小动脉及微血管,增加微循环血流量,使冠脉及脑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增加,提高小鼠抗缺氧能力;在整体动物及临床观察天麻可减慢心率;对家及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天麻能降低脑血流图波幅,使已扩张的脑血管收缩,调整脑血管功能。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及神经衰弱等。

4.其他作用:有抗炎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

〔剂量用法〕 内服:煎汤,5~9克;或入丸,散。

〔按语〕 天麻甘平,专入肝经,功可熄风止痉,平肝潜阳,凡头目眩晕、痉挛抽搐及肢体麻木等一切风症,皆可赖以平定。虽内、外风均可用天麻,但仍以治内风为主。此外,本品有通络止痛作用,可用治风湿痹症,且配伍补药则治虚风,配散药则治外风,不仅阴虚之风可用,阳虚之风亦可用,只要配伍得当,皆可获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第二版:279

上一篇:钩藤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