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36页(931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种子;别名白扁豆;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1及C、脂肪、酪氨酸酶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有湿,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或泄泻,以及妇女脾虚湿浊下注、白带过多,常配伍人参、茯苓、白术等,如参苓白术散。用于暑湿吐泻,可用本品单用水煎服;也可与香薷、厚朴等同用,如香薷散。

〔本草撷英〕 别录:主和中下气。

甄权: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明珍: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名医心得〕 焦树德:认为本品补脾不腻,化湿不燥,对脾胃虚弱或大病后,初用补剂时,先用扁豆最为合适,能调养正气而无饱闷之弊。[1]

〔药理与应用〕 扁豆所含植物血球凝集素A不溶于水,无抗胰蛋白酶活性,如混于食物中饲喂大,可抑制其生长,甚至引起肝脏的区域性坏死;加热后则毒性作用大大减弱,故凝集素A是粗制扁豆粉中的部分有毒成分。凝集素B可溶于水,有抗胰蛋白酶的活性。

〔剂量用法〕 内服:5~12克,煎汤或入丸散。

〔按语〕 扁豆味甘,性微温,能健脾除湿,养胃消暑,为调补脾胃之常用药。生用消暑祛湿,炒用健脾养胃。扁豆花解散暑邪之力大于扁豆;扁豆健脾祛湿之力大于扁豆花;扁豆衣清暑热,利暑湿之力优于扁豆,但健脾扶正之力则大不如扁豆。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80年第二版,67

上一篇:山药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