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52页(2934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主要含有藁本内酯、当归酮等挥发油及阿魏酸、叶酸、烟酸、尿嘧啶、腺嘌呤、当归多糖等,并含有19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主治〕 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用于血虚诸证,常配伍补气药,如当归补血汤。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为妇科调经要药,常配用熟地、白芍、川芎等。用于虚寒腹痛,常与桂枝、生姜同用,如当归建中汤;用治肢体瘀血作痛,多配伍丹参、没药、乳香,如活络效灵丹;用于跌打损伤,可配大黄、桃仁、红花,如复元活血汤;治关节痹痛或肌肤麻木,多配伍羌活、桂枝、秦艽等,如蠲痹汤。因本品有补血活血功效,能起到消肿止痛、排脓生肌的作用,亦为外科常用,如仙方活命饮以本品配伍银花,赤芍、炮山甲等,可以消肿止痛;用于排脓生肌,多配黄芪、人参、熟地、肉桂等,如十全大补汤。另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多配伍肉苁蓉、生首乌、火麻仁等。

〔本草撷英〕 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

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

甄权:止呕逆,虚劳寒热,下利腹痛,齿痛,女子沥血,腹痛崩中,补诸不足。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时珍: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指掌:其用有四: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名医心得〕 刘树农:月经不调 对于水血互阻之月经病,如月经量少、闭经、经期浮肿等,均可以当归配泽泻,随证加减,可获显效。[1]

肖森茂:溃疡病 治疗溃疡病属气血虚寒者,常以当归配白芷,二药合用功可活血消肿生肌,对促进溃疡病灶的愈合颇有裨益。[2]

章次公:胃脘痛 常以当归合桃仁、杏仁治疗胃脘痛及溃疡病,可促进溃疡病灶的修复,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对胃脘痛已久,伴有瘀血者尤宜。[3]

叶世灿:咳喘 认为当归补血活血,止咳喘作用颇佳,临证时随证加入当归一药,奏效迅速。[4]

范文:久痢 治疗下痢日久,脾虚气弱,中焦寒湿阻滞者,善用当归配白芍。认为水泻最忌当归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然用量宜大,一般用20~30克,重则用90~120克,常获显效。[5]

李广文:男性不育症 治疗男性不育,精液常规中死精子较多者,常以当归配续断,配于辨证用药处方中,常有佳效。[2]

〔药理与应用〕 1.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体外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大ADP和胶原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抗血栓:能使血栓干重量显着减少,血栓增长速度减慢。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3)抗贫血与造血作用:本品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可用于贫血的治疗。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对心脏的影响:当归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2)扩血管作用;可使麻醉犬冠脉、脑和外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3)对微循环的影响:可使血流速度增快,流态改善,能改善外周微循环和扩张血管。临床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微循环障碍所致的病变。

3.对血脂的作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降低血脂作用,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大鼠的主动脉病变有一定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症。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

5.对平滑肌的作用:(1)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当归对子宫有“双向性”作用,此与其所含成分及子宫机能状态有关,当归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而当归油及高沸点的挥发性成分则呈抑制作用;当子宫内未加压时抑制子宫;而当子宫内加压时则使子宫收缩力增加。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妇科疾病。(2)对其他平滑肌的影响:体外有松弛平滑肌作用,并能对抗豚鼠实验性哮喘,并能解除大鼠肠平滑肌痉挛。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

6.对肝胆的作用:对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血清转氨酶稍下降,并能减轻肝硬变,有一定促进肝再生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当归还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7.其他作用:(1)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2)有镇静、镇痛、抗炎作用,及抗缺氧、抗辐射损伤、体外抗菌等作用。

临床上还用于治疗偏头痛、腰腿痛、急性肾炎、上消化道出血、血栓性脉管炎、带状疱疹、湿疹、突发性耳聋、胁软骨炎等。

〔剂量用法〕 内服:5~15克,煎汤、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多入药膏中用。

〔按语〕 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可活血,且兼行气止痛,能主治一切血症,为血病之要品,尤为妇科良药。凡血虚血滞所引起的一切病症,均可使用,而以血分有寒者最为适宜。唯本品味甘滑肠,故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不宜服。此外,传统有当归头、身、尾功效不同之说,但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者无明显差异,临证可同用。

【参考文献】:

[1]邵启惠.刘树农教授中药配伍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3):27

[2]萧森茂.等.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26;289

[3]王冠庭.章次公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3):4

[4]叶世灿.当归治咳.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3):27

[5]张子久.着名老中医范文虎治疗痢疾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7):8

上一篇:紫河车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