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58页(2527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又名杭芍;主要含有挥发油、苯甲酸、鞣质、芍药甙等;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常与当归、川芎、熟地等同用,如四物汤。用于表虚自汗,可与桂枝同用,以调和营卫,亦可用于盗汗。用于肝气不和之胁肋脘腹疼痛,常与柴胡、香附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用于脘腹疼痛、四肢拘挛,常与甘草同用,如芍药甘草汤。用于泻痢腹痛,常与黄芩、黄连、木香同用,如芍药汤。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之证,多配伍生地、膝、代赭石等,如建瓴汤。

〔本草撷英〕 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甄权:治脏腑壅气,强五脏,补肾气。治时疾骨热,妇人血闭不通,能蚀脓。

日华子本草: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元素:泻肝,安脾肺,收胃气,止泻痢,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

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

指掌:其用有四:扶阳气大除腹痛,收阴气陡健脾经,坠其胎能逐其血,损其肝能缓其中。

〔名医心得〕 赵绍琴:老年便秘老年便秘,多属虚证。对于阴亏内燥者,用白芍90克,煎汤频饮,多有显效。[1]

杨作楳:习惯性便秘 以生白芍24~40克,生甘草10~15克,水煎服,一般不须加减,通常2~4剂可畅排软便,且不至燥结,无便后复结之虞。若顽固性便秘,每周续服1剂,即可保持大便通畅。[2]

岳美中:止血 岳老认为本品能缓急迫止血,在《止园医话》所载治肺痨验方称:“方中主药是白芍,其止血之效力,乃至神妙而不可思议”。临床观察白芍用量若在30克以上时,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止血效果。如崩中下血、便血、鼻衄、咳血、呕血等属肝气急迫所致者均有较好疗效。[3]

何子淮:血热经多、崩漏 善用白芍配荷叶以敛阴清肝、凉血止血,达到止血不留瘀,瘀血去新血生的目的。一般用量各30克,用于治疗血热型经多、崩漏等,有较好止血效果。[4]

〔药理与应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本品能抑制中枢神经而有镇静,镇痛作用;并能对抗药物和高温所致的小惊厥,能降低正常及发热小鼠的体温,能提高动物耐高温能力,并有松弛肌肉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肌萎缩侧束硬化症、帕金森震颤、腓肠肌痉挛及面肌痉挛等。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白芍对小鼠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白芍有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的作用,能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和麻醉犬冠脉流量、降低麻醉犬血压和心率的作用;对药物所致的家急性心肌缺血及小鼠心肌缺氧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显示扩张外周血管及轻度降压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

4.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5.抗炎抑菌作用:对多种炎性动物模型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胆囊炎等。

6.其他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预防大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对胃肠及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解痉作用,并具有保肝、降酶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溃疡病、萎缩性胃炎、哮喘、痛经等。

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百日咳、骨质增生、肺心病、不安腿综合征等。

〔剂量用法〕 内服:5~10克,大剂量15~30克。煎汤或入丸散。

〔按语〕 白芍苦酸微寒,酸能收敛,苦凉泄热,功可补血敛阴,柔肝止痛,为治诸痛之良药。本品生用敛阴平肝作用较强;酒白芍善和中缓急;炒白芍药性缓和,善于养血敛阴;白芍经炒炭后,能增强止血作用。然性微寒有损阳气,阳衰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麻疹初期兼有表证或透发不畅者,亦不宜用。本品反藜芦。

【参考文献】:

[1]陈泽霖.等.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36

[2]王文士.芍药甘草汤治便秘验证.中医杂志,1983;8:79

[3]萧森茂.等,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26

[4]何子淮.芍药在妇科临床的配伍应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4):24

上一篇:熟地黄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