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障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精神疾病现代药物治疗手册》第85页(2643字)
一、概述
儿童情绪障碍的病因较成人简单,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或家庭教育不当等所造成情绪异常的表现,使病人自身感到痛苦或影响社会的适应,一般在持久的精神紧张下产生。学龄前儿童往往以父母不和、分离、死亡,以及因父母或长辈教育方法不良,对儿童经常恐吓、打骂或其他紧张事件引起者居多。随着年龄增长,社会环境因素作用更显突出,如学校作业负担过重、与同学等发生情绪冲突等等。但只有当焦虑、恐怖、强迫情绪持续存在,程度明显超出正常范围,严重干扰了儿童少年环境适应能力并造成极度苦恼时,才视作病态。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主要包括以下特性,如焦虑、哭泣、抑郁、自卑、害羞、社会退缩、忸怩等。据上海(1984)调查3000名学龄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南京及北京儿童精神科门诊中,儿童情绪障碍分别占21%和11.6%。有关研究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就是城市儿童患病率较农村高,大城市比小城市高;年龄小者少,年龄越大就越接近成人的患病率,且女性较男性多。
由于年龄、遗传素质、个性特征和身体状态,以及精神紧张刺激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等的不同,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形式和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类型。
二、临床表现
(一)焦虑状态
焦虑状态可分为以下3种形式:
1.分离性焦虑障碍 与主要依恋对象(常以父母、尤以母亲为主)、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如因害怕分离而不愿意上幼儿园,没有亲人陪伴就不愿意就寝等。须注意的是9~36个月婴幼儿与父母分离时出现焦虑是一种与正常发育关联的趋向,是正常的现象。而这种过分和非现实性焦虑出现于3岁以上孩子持续2周或2周以上,可诊断为分离性焦虑。患病率国外报道为3.5%~5.4%,女孩多见。可采用脱敏、生物反馈等治疗,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抗焦虑剂。
2.社交性焦虑障碍 这些孩子与陌生人接触时出现持续的和过分退缩,达到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的程度。他们反对同学、邻居、陌生人到他们的住所,在陌生人面前害羞、不敢大声说话等。通常发病年龄在2岁半以上,持续6个月以上。患病率国外报道为1.1%~1.8%,女孩多见。采用示范法、强化等行为治疗有效。
3.恐怖性焦虑障碍 病人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见的事物或情境,所害怕的事物或情境实际上并不具有危险,或虽有一定危险性但其表现出的恐惧大大超过客观存在的程度,并由此产生回避、退缩,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学习、社交,经劝慰不能消除。症状持久或反复出现,病程至少4周。患病率国外报道为2.3%~9.2%,多见于女孩。采用脱敏、示范法等行为治疗,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抗焦虑剂。
(二)恐怖状态
即对某些物体或某些特殊情境产生异常的恐怖。在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特定的情境恐怖,儿童最常见,男女性别无差异;而特定的动物恐怖只发生于女孩。动物和昆虫恐怖大多于5岁起病;旷野恐怖一般从儿童晚期至中年均可起病,最多起病于少年晚期。社交恐怖症是儿童少年期常见的恐怖状态的一种,指儿童因害怕而长期拒绝上学。表现为不肯去上学,勉强要其去则出现强烈的情感反应,如焦虑、哭闹等,有时在上学的路上逃学。常常在上学前的清晨出现头痛、腹痛、腹泻、胸闷等不适,而不去上学就一切恢复正常。可采用抗焦虑剂、抗抑郁剂及心理治疗(如脱敏疗法)。
(三)儿童强迫症
强迫状态发生的年龄以10岁前多见,男性较女性多。有明显诱因的占半数,约2/3起病缓慢。此类病人特别爱清洁,见人有礼貌,好迎合,好思考,或有谨慎、胆小、害羞等性格特点。临床表现同成人,如有不可克制的反复计数,如走路时依次计数电线杆、窗户、树干等;强迫性穷思竭虑,不断地想些毫无意义的事,如桌子为什么有四条腿等。强迫症在儿童及少年就诊者中占0.2%~1.2%,强迫症成年病人约有1/3在15岁前出现部分症状。可使用氯米帕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并结合心理治疗。
(四)癔症发作
意症发作多发生于少年期,几乎比儿童期多3倍。在青春期前,无明显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则女性较男性显着增多。病人多数具有情绪不稳、反复无常、轻浮和易受暗示等特点。偶有流行性发作的报道,都产生于寄宿学校等学生相处紧密的场所。极大多数为女孩,表现为跌倒、抽搐、过度换气、步态不稳等。班上可先后有几十名学生发病,带头起病的孩子较一般人更具神经症性特性,或心理严重失衡。随年龄增长,发作表现遂与成年癔症相近似。可使用环境隔离、暗示并结合抗焦虑剂等治疗。
三、治疗
(一)药物治疗
治疗使用的药物与成人基本相同。药物治疗的指征是对那些确实存在显着症状的病人,在经过环境调整、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亦无明显改善的病人。
1.抗焦虑药 抗焦虑药是儿童情绪障碍常用药物,对减轻焦虑紧张恐惧有良好的疗效,如氯硝西泮0.5mg/d,阿普唑仑0.4mg/d等。
2.抗抑郁药 儿童强迫症最常用药,如氯米帕明12.5mg/d,多塞平12.5mg/d,氟西汀10~20mg/d。以上药物一般在10~12岁以上方可使用。
(二)心理行为治疗
在儿童情绪障碍中,心理行为治疗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