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涉外会计实用手册》第74页(11701字)

一、会计报表的意义作用、种类、报送、审核及汇总

1.会计报表的意义和作用

会计报表,是企业和单位的财会部门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加以科学综合,以一定的指标体系,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定期地反映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文件。

由于会计核算工作是通过对特定会计期间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以表格式报告文件的形式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虽然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每项经济业务都经济填制会计凭证等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在有关帐簿中得到了全面、连续、系统和归类、汇总、计算和反映,但是,分散的核算资料无法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无法使企业的决策者、投资者以及国家财政、税收、审计、银行等管理和监督部门对企业进行正确的了解和评价,故而,有必要将日常的核算资料,进行定期的汇总整理,按照一定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单位的领导和职工,通过会计报表,可以全面、总括地了解本企业、本单位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情况,了解财务、成本、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或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以便于总结工作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评价经济效果,从而采取措施,挖掘潜力,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会计报表也是企业、单位编制下期计划或预算的重要依据之一。

(2)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通过会计报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资金利润率、利润分配等财务状况,从而对企业做出正确评价和相应的决策。比如计划投资者可以利用会计报表来决定是否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利用会计报表可分析企业的偿还能力,从而做出信贷上的决策。

(3)上级主管部门,利用会计报表可以掌握和审核各企业、单位的财产物资和资金占用情况、各项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对其经济活动做出及时的指导,提高本系统的经济管理水平。

会计报表资料经逐级汇总,或为国家综合管理部门制定计划、预算,研究制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的重要依据。(4)国家财政、税收、审计、银行等经济监督部门,可以利用会计报表审核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是否符合国家财政和信贷制度要求,了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检查税金上缴情况,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会、规定,遵守财经纪律和信贷纪律。

2.会计报表的种类

作为提供合计信息的重要手段,会计报表在不同性质的会计主体前提下,有不同的种类。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分类。

一是按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①反映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情况的会计报表,即资金活动情况表等;

②反映业务工作中支出的会计报表,如经费支出明细表。

二是按会计报表编制的时间分类。

可分为月报、季报、年报,用以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三是按照会计报表编报的单位分类。

各单位的会计报表可分为基层报表和汇总报表。基层报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各自的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报表;汇总报表是主管部门根据其所属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综合编制的。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通常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采取逐级汇总的办法。

(2)企业会计报表的分类。

一是按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①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②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它包括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

③财务状况变动表。是综合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营运资金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二是按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分类:

①对内会计报表,又叫管理报表。是指单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会计报表,其数量、内容、格式均由企业自行制定;

②对外会计报表。是对企业和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的会计报表。其数量、内容、格式、种类都要按照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编制。

三是按会计报表所包含会计的主要范围分类:

①企业会计报表。是指企业有对外投资的情况下,只反映投资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②合并会计报表。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其投资额占被投资企业资本的半数以上情况下,将本企业与被投资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而编制的反映这个整体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四是按会计报表,编制的时间分类:

①月度会计报表,又称“月报”。它是反映企业本月份内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每个月编制一次。它只包括几种主要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②季度会计报表,又称“季报”。是反映企业在一个季度内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合计报表。它也是只包括几个主要合计报表。每季度编制一次;

③年度会计报表,又称“年报”。是反映企业全年的经营成果、年末的财务状况以及年度内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每年底编制一次。

另外,企业会计报表还可根据其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方式分类,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按主从关系可分为主要会计报表和辅助会计报表;还可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那样分为基层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等等。

3.会计报表的报送、审批和汇总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帐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上报,经上级主管单位汇总后报送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应对所属单位报来的会计的报表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审查、批复和汇总。

(1)会计报表的报送。企业会计报表在编制完成并经复核后,应装订成册,加具封面,并由企业行政领导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要有总会计师签名或盖章后才能报出。

不同企业所编制的会计报表报送的对象不同;同一系统内基层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所编制的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报表应报送主管部门、开户银行、财政和税务机关。报送对象、份数和时间,由财政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遵照执行。

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当向证券交易机构和证券监管会等提供财务报告,服份公司还应向其股东提供财务报告。年度会计报告应于年度终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连同中国注册的会计师的查帐报告一并报送主管财政机关。

对会计报表报送期限的规定,一方面要考虑需要会计报表的各级单位能够及时收到会计报表;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各级编表单位的机构组织形式,编表工作量的大小以及编表单位所在地的交通条件等因素。

企业的对外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月报;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为年报。月报一般应在月终以后六天内报出,年报一般在年终以后四个月内报出。

企业在报送会计报表的同时,应附报财务情况说明书。

(2)会计报表的审核。上级主管部门收到所属单位报来会计报表后,应该进行认真审核。程序如下:

①进行技术性审核。即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如报表的种类、份数是否按规定报送,报表的项目、指标是否填列齐全,报表的编制人员和企业领导、总会计师、会计主管人员是否已经签章,相关报表及相关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衔接一致等。

②进行实际性审核。即对会计报表的内容进行审核。如审核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数字是否真实可靠,有没有违反国家法令和财经纪律等情况。审核完毕若发现填报错误或手续不全,应即通知原报送单位更正或补办手续。若发现有违反国家法令和财经纪律的情况,应当进一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处理。

通过会计报表的审核,主管部门还要对所属单位的经营情况、财务状态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财政、税收、银行等部门则通过审核会计报表,了解和研究企业的财务情况,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促使企业合理、节约地使用资金,遵守国家的各项财经制度和信贷纪律。

(3)会计报表的汇总和批复。会计报表经过审核后还要进行批复。年度决算报表除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外,还应经财政部门审批。

企业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对会计报表的批复后,必须按批复执行。如果批复更动了报表的某些内容和数字,企业除按照批复更正报表外,还必须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

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在对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核、批复的基础上,要按隶属关系对所属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汇总,编制汇总会计报表,以充分发挥会计报表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的作用。

主管部门汇总会计报表,是汇编单位把所属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汇编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加以整理、汇总而编制的报表,其种类,内容通常是按照企业的报表,适当加以简化、归并而制定的。

二、会计报表的内容及编制

1.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必须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企业编制会计报表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完整性。会计报表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内容进行编制,不论是主要会计报表还是辅助的会计报表,都应如此。这是因为会计报表所包括的内容和各种指标,都是国家制定计划,决定政策,实行综合平衡的重要依据,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要求和加强经济核算的需要而规定的。故而对国家规定应在不同时期(年、季、月)编制的各种会计报表及应填的各项指标,不论表内项目或是补充资料,必须全部填列,不应少列、漏列。应当汇总编制的所属单位的会计报表,必须全部汇总,不得遗漏。

(2)真实性。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它所反映的数字必须真实、准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若会计报表中提供的资料不准确,利用这种会计报表就无法作出正确地制断,正确地指导业务活动。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以核实后的帐簿记录为依据,不能用作估计数代替实际数,更不得弄虚作假,篡改数字。

为便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各项数字真实可靠,帐簿记录必须完整准确,在编表之前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①按期结帐。本期内所有经济业务,必须全部登记入帐,并结出本期发生额以及期末余额;

②核对帐目。要进行财产清查,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对往来结算及银行存款进行核对,保证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③试算平衡。在结帐、对帐、财产清查的基础上,编制试算平衡表,在确认帐簿记录完整、准确之后,才可以据以编制会计报表。

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后,要进行认真审查复核。核对帐表是否相符,各项指标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否合理,计算是否准确无误,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3)及时性。会计制度中对不同种类报表的编制时间和报送时间做了统一的规定,企业和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和程序及时编制和报送,以便报表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利用会计报表。但是不允许为了及时报送会计报表而提前结帐。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日常核算工作的管理,保证按期编报会计报表。

2.会计报表的内容及编制办法

企业的主要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变动表。

为了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作较详细的介绍,下面将这两种报表的内容及编制办法作大标题来说明。

三、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根据“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两个基本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把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要素分成资产、权益两方予以适当安排编制而成。

作为主要会计报表之一,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所必需的资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也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利用它。每一个会计主体都必须单独编制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状况来说明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因此利用它,可以了解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情况、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考察企业资本的保全和增值情况;分析企业财务结构的优劣和负债经营的合理程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安全程度等。

1.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各项资产);

(2)企业的负债程度和偿债能力(负债);

(3)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的拥有程度(所有者权益);

(4)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方向。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项目排列

资产负债表采取了资产总额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相平衡对照的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帐户式和报告式两种。帐户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项目排列在表的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排列在表的右方,使资产负债表左右双方总计金额相等。简化格式见图表1-7-2。

图表1-7-2

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报告式资产负债表,亦称垂直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项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垂直分列的形式排列于表格的上下两段,上下两段总计金额相等。格式见图表1-7-3。

图表1-7-3

资产负债表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帐户式资产负债表。见图表1-7-4。

图表1-7-4

资产负债表

(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格式)

补充资料:1.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__元;

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价__元。

3.资产负债表内的项目分类及排列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是按其流动性的程度的高低排列的,先流动资产,后非流动资产。表中负债项目按其到期日由近至远的顺序排列,即先流动负债,后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则按其永久性递增的顺序排列,即先所有者投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

各项目分别说明如下: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同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该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流动资产的实际结存数。

(2)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它的特点是不用于企业经营目的并准备长期持有。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应归于流动资产项目。

(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该项目反映企业全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已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去折旧后的净值。

(4)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期末的摊销净额。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递延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尚末摊销的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及大合理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二者的区别在于:无形资产通过转让能转化为现金,而递延资产只是一种预付费用,一般不能转化为现金。

(5)流动负债。反映企业将于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的那部分债务。主要包括短期银行借款、应付及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待扣税金、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等。

(6)长期负债。指那些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其他长期负债。

(7)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所有者对本企业的实际投入资本和企业经营取得的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

4.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若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

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会计帐簿记录填列。大多数报表项目可直接根据帐户余额填列,少数报表项目则要根据帐户余额进行分析、计算后才可填列。

具体填列方法如下:

(1)直接根据总分类帐户余额填列。这是大多数报表项目都采取的方法。具体项目有:“短期投资”、“坏帐准备”、“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短期借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未交税金”、“未付利润”、“其他未交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

(2)直接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填列。具体项目是:“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等。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应根据“待处理财产损益”总分类帐户所属”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明细分类帐户的期末余额填列;“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应根据“待处理财产损益”总分类帐户所属“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明细分类帐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3)根据若干个总分类帐户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具体项目有:“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净值”、“未分配利润”等。

(4)根据若干个明细分类帐户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具体项目有:“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待摊费用”、“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提费用”等。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金额大多是根据资产类帐户的借方余额填列,如果出现贷方余额,则以“-”号表示;负债项目的金额大多是根据负债类帐户的贷方余额填列,如果出现借方余额,也以“-”号表示;“未分配利润”项目如果是未弥补亏损,也以“-”号表示。

四、损益表的编制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它根据的是“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次序,把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

损益表是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利用它,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时期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情况,评价企业这一时期经营业绩的好坏;检查影响利润(或亏损)变动的原因,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故而每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都必须按期编制损益表。

1.损益的结构、内容。

损益表的格式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

(1)多步式损益表多步式损益表就是通过多步计算求出当期损益。分步如下:

①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得出主营业务利润(或亏损)。

②主营业务利润(或亏损)加上其他业务利润(或亏损),减去期间费用,得出营业利润(或亏损);

③营业利润(或亏损)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得出利润(或亏损)总额。

多步式损益表格式如下图表1-7-5。

图表1-7-5

损益表

(2)单步式损益。单步式损益表是将本期所有收入加在一起,然后再把所有费用加在一起,二者相减,通过一次计算得出当期损益。格式如下图表1-7-6

图表1-7-6

损益表

在我国,采用的是多步式损益表。

损益表项目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公式表式如下: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或:

营业收入和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营业费用和损失=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和收益-营业费用和损失

2.损益表的编制

损益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额。“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额,在编制年度报表时,应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各项目的具体填列方法如下: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收入总额本应反映在“营业收入”帐户贷方发生额中,但由于有销货退回、销售转让和销售折扣发生,要冲减本期的销售收入,因此,“营业收入”项目应根据“营业收入”帐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写。

(2)“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此项目应根据“营业成本”帐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写。

(3)“销售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应负担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本项目应根据“营业税金”帐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除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收入扣除其他业务的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利润。

(5)“期间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本项目应根据“期间费用”帐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以外的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帐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如为亏损,则以“-”号在本项目内填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