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1页(751字)

中药,说来许多人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似乎仅仅是对应西药而言。但是中药和西药又如何区分?有人说,中国人用的药,中国出产的药就是中药。这话至少不够全面。恐怕还得从什么叫药说起:抛开一些物理疗法、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疗法的用具不谈,我们用以治疗疾病的物质称为药。虽然分为西药、中药,但实在说,中药、西药中有许多物质是相同的,比如说食盐、石膏、滑石粉、胆矾、皂矾、大黄、甘草,中药里有,西药里也有,但其用法不同。按照中医药理论使用就是中药,按照西医药理论使用就是西药。中医用石膏内服清热,西医外用石膏固定关节、骨折。中医用大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下;西医用大黄健胃、通便,用法各有不同。

我们说中药,离不开中医药理论,但毕竟中医药理论不是一般读者都能掌握的。因此,在本书中并不准备就有关中医药理论作深入讨论,力求在现代医药卫生常识的基础上,深入浅出介绍一般药物的药性和运用知识。

所谓药性,是专指与药物治疗功能有关联的药物特性(带有特征性的性质、性能),比如通常所说的四气(性)、五味,就是最重要、最常说的药性。四气,其实是寒、热、温、凉、平,五类性能,说药性寒,一般指能够治疗热性病的性能,或者服用后能降体温,引起机能松弛、停滞、减退等生理功能变化的性能,其它可以类推。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淡、涩等味。原始,可能与味觉一致,而和治疗功能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如酸能敛,苦能坚,甘能和,辛能散,咸能软等。后世发展,药味不是都能尝出来的,而且与治疗功能有较密切的联系,这里边又有许多理论上的区分。除掉性、味以外,还有许多药性类别,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