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节能战略与对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1051页(6351字)
1.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国际差距
通过数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基本工业体系虽已形成,但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总的来讲,仍然处于落后和粗放状态,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平均水平比工业化国家低40%以上。也就是说,中国主要耗能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节能潜力为目前能耗量的40%。例如,早在1985年,日本的水泥工业装备几乎全部采用先进的干法转窑,中国目前的水泥工业的主力装备仍是立窑,约占水泥总生产能力的70%,而立窑中设备燃耗为194千克标煤/吨(1990年),日本1985年的水平是110.6千克标煤/吨,即中国水泥窑的热效率比日本低43%。又如,中国的合成氨产量65%以上采用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固定床间歇式造气,常压变换的生产工艺,合成氨生产的规模构成是:大型23%,中型23%,小型54%,氮肥的能耗平均比国外水平高40%。1990年的中国钢铁工业重点企业的吨钢可比能耗为0.997吨标煤,而日本1987年的水平为0.624吨标煤,仅为中国水平的63%,差距非常大。
2.可实现的现有生产能力的节能潜力
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和许多企业做了大量节能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已开发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如果用这些成熟的技术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综合性改造,则其节能潜力至少为目前的能耗量的30%。例如推广目前已被示范工程证明是可行的技术,对建材工业的各种窑炉和生产工艺进行系统改造,则现有生产能力的节能潜力为目前能耗的32%,化工、钢铁工业也大致如此。
3.节能投资效果和节能成本
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证明,与上述节能相对应的技术改造的投资效果优于基本建设投资。统计数据表明.技改投资系数为0.55,即要达到相同的节能增产效果,技改投资仅为社会平均基建投资的55%(建材工业为60%,钢铁工业为56%,化学工业为58%,电力工业为46%)。如果从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平均折现节能成本约为社会平均能源供应成本的65%。总之,现有技术已经成熟、经济上合理的可开发节能能源,是比可开发的能源自然资源更廉价的资源,因而也是应该优先开发的资源。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下述节能对策:
1.深化改革,大力挖掘体制方面的节能潜力
中国由于体制原因所造成的生产要素浪费,是一种根本性的巨大浪费。在旧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即使有节能意识,也会因体制原因而无法实现。中国经济效率低有多方面原因,诸如资金不足、资源条件不理想、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等等,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体制。在过去的体制下,企业和部门依靠国家,缺乏竞争意识,吃大锅饭的思想根深蒂固,采取小改小革的办法都无济于事,建立一种经济效率高、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是唯一出路。
2.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建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相当巨大。尽管这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的演化并没有向有利于节能的方向发展,高耗能工业、高耗能产品和初级产品的比重仍然过大,特别是第三产业和其它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致使能源供需矛盾一直很突出。因此,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低能耗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应成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
3.建立和完善国家对能源供应和消耗的调控手段,发挥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
国家综合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制定节能政策方针;提出节能战略目标,制定全国节能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节能规划的措施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调查研究节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同有关部门处理解决;制定节能管理条例,协同法律部门搞好节能法规的出台和监督执行工作;审批节能考核标准,实行科学管理;定期评比考核,及时公布各地区、各部门重点企业的节能成果;搞好重大示范节能工作,等等。
4.制定有效的节能政策,实行科学管理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在相当长时期内,对节能要采取鼓励和倾斜政策。
(1)调整生产和节约的投资比例,增加节能投资比重。
一般在取得相同产出效果情况下,节约所花投资比生产所花投资要少,见效要快。从成本的角度看,节能比开发合算得多。从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配置的角度看,在目前投资紧缺的情况下,技术改造与基本建设相比,投资应向技术改造倾斜;从能源供应的角度讲,节能与能源开发相比,节能应放在首位。这就要克服长期存在的注重外延扩大再生产,忽视从内涵提高效率的倾向。节约相同能源比开发能源约省三分之一投资,目前应加大节能的投资比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增加更新改造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特别要增加直接用于节能目的的技改投资比重。
目前,直接用于节约(包括能源和其它要素的节约)目的的技改投资只占全部更新改造投资的4%,希望到2000年能达到10%,节能技改占能源投资比例希望提高到15~20%。
(2)设立节能的专项贷款基金和建立节能基金。
当前,企业多倾向于把投资用于扩大生产能力,而用于节能的资金不足。这就需要国家设立节能贷款基金,以保证重点节能项目和示范工程的资金来源。节能基金可来源于:①节约能源专项更新改造贷款;②超耗能标准的能源加价收入;③逾期使用淘汰设备征收的浪费能源费;④工业节能收益提成。
对节能专项贷款要根据其使用状况和节能效益的大小给予不同的优惠。
(3)利用税收杠杆搞好节能工作,使企业朝着节能方向努力。
这一政策,可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逐步征收产品节能(超耗)税。同类产品节能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的可减少或免征节能税,适当时候还可以补贴鼓励,保护其生产。税收减少比例按产品节能效益的程度变化,税收部门应同节能管理部门尽快协同制定一套衡量标准和减少比例公布实行,以迫使企业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发展节能产品,取得社会效益。
——产品节能(超耗)税的实施,也可以采取对其它税种税率进行调节的办法。如资源税应根据企业开采的质量水平按不同税率征收,开采质量好的说明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应减少资源税;开采质量差的说明生产过程中滥用资源,实质上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故应加征资源税。
——应特别强调,对一些社会效益好、企业效益不好的节能产品在必要时不仅减免税而且应该补贴;对于节能新产品,凡经国家批准,可免征产品税和增值税2~3年。
(4)价格政策鼓励节能,防止浪费。
价格不合理,特别是能源价格不合理,是造成国民经济各个环节浪费的重要原因。要真正把社会浪费变成社会财富,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理顺价格。市场机制能适度抑制高能源密度、高能源成本的产业发展,同时促进低能源密度、低能源成本的产业的发展。一个由需求约束的发育完善的市场,能减少能源消费中的“强制替代”,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场机制还能促进高能源密度的原材料节约,同时减少原材料消费中的“强制替代”,这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能源效率的前提。在实现节能潜力取得最大成功的国家,一般都采用将能源供应的全部费用转移给用户的能源价格政策,鼓励企业去达到在经济上对它们的特定环境最有利的能源效率水平。中国市场机制的形成、价格的调整不能脱离经济体系孤立地进行,它涉及到整个体制改革。仅从节能角度考虑,价格调整的内容应是:
——对长期偏低的能源价格适当提价或放开价格,提高其在成本中的比例,引起企业对节能的重视。
——对社会需求大的节能产品实行优质优价,并通过补贴消费者的方式,扩大其产品产量和销量。
5.大力推进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进步
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大力推进全社会的节能技术进步,挖掘资产存量的潜力,推进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技术进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近期内,中国节能技术政策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提高煤的燃烧技术及热能利用率。重点提高占全国能耗总量65%的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的热效率;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集中供热、移动供热锅炉等,提高供热系统效率。重点开发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燃烧装置、优质耐火保温材料、供热系统优化自控技术。
(2)提高电能利用率。重点是:提高风机、水泵、电动机、压缩机、变压器等通用机电设备的系统运行效率;搞好电炉钢、铁合金、电解铝、电石、烧碱、合成氨、水泥、砖瓦等8种高耗电产品生产工艺设备的节电。
(3)发展各行业成熟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如连铸连轧、水泥湿法改干法立筒预热器、窑外分解、空心砖、原油稳定和轻烃回收等。重点开发联合循环发电,少能耗或无能耗的酒厂、纸厂、药碱、焙烧铝、超导材料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4)充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的优势,提高发电用煤炭洗选的比重。
(5)提高机电产品效率。重点是提高量大面广的风机、水泵、电动机、变压器、汽车、柴油机、余热利用设备等21类通用机电设备的效率,并逐步使节能产品的产量占主导地位。开发应用电机调速装置、新型节能仪器仪表、省能型电冰箱、新型电光源。
(6)用能耗低、效率高的运输设备替代落后的运输设备。根据中国电力、油品供需平衡的情况,逐步用电力机车、内燃机车代替蒸汽机车,用大中型柴油车代替汽油车,推广“三机四车”节油技术以及甲醇代油、风帆船等。
(7)以煤代油。压缩电站、锅炉、窑炉烧油和油田、炼油厂、石化厂自用油。开发水煤浆、洁净煤等新技术,寻求替代原油、天然气的最佳技术经济途径。
(8)城镇人民生活用能,以发展型煤为主,在有条件的部分大中城市发展煤气;“三北”地区尽量采用集中供热取暖;发展城市沼气;重点开发型煤、粘结剂、新型煤气炉等新技术。
(9)在提高和少提高单位建筑造价的情况下,改进墙体外围结构,控制供暖、供冷温度,降低采暖空调能耗,搞好建筑节能。
(10)开发软科学。在能源科学管理、节能预测和规划方面,开发应用系统工程、计算机模拟技术等。
以下领域将成为中国近期节能科技进步的重点:①以照明节电、电机调速和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的节电技术;②风机、水泵系统节能技术;③75吨/时流化床锅炉、工业型煤炉前成型技术及简易脱硫技术;④冶金干熄焦技术,1200~1500立方米以上高炉预压回收发电技术(TRT);⑤10吨以上交流改直流电炉技术;⑥水泥湿法窑综合节能改造及水泥厂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⑦精铸、精锻、套裁、机械零件表面处理及金属材料代用新技术;⑧以电力、煤炭、冶金、化工、造纸、食品行业废弃物为主的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新技术;⑨以废金属、废橡胶、废塑料、废玻璃、废化纤为主的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⑩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6.完成节能立法,尽快造成一个强制节能的法律环境
国家在运用经济手段对节能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还必须使用法律手段加以协调、处理。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正式节约法规的国家之一,这使中国节能工作受到很大障碍。因此,制定一整套中国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势在必行。
——对一些先进的节能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总结结验,使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
——惩罚性的法律、法规与奖励性的法律、法规并存,对浪费大的单位和责任者应追查行政和法律责任,对节能效益显着的应给予奖励。
7.加强科学管理,实现节能工作现代化
评价节能效果是否科学、合理、统一,直接影响到节能工作的成就。因此,首先要加强对节能工作的软科学研究,确定科学评价节能效果的新办法。其次,要重视信息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要使节能管理工作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节能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管理科学化,就必须重视信息的作用,要搞好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反馈处理工作。
——加强基层建设,搞好节能信息工作,把现有基层的有关节能情报网、信息中心联合起来,形成全国节能信息网。
——收集、分析国外节能信息,推广国外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为企业服务。
——建立国家级节能信息中心,作为全国节能信息枢纽,担负节能信息分析、处理、反馈、储存工作,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资料,为企业开展节能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8.促使中国能源供需关系进入国际市场,突破我国长期以来能源自给自足的封闭局面
面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能源效率,将给我国节能工作带来动力和压力。效率革命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