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与避税、节税、转税筹划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新编增值税实务操作与纳税节税手册》第176页(2246字)
(1)避税筹划
避税筹划是指纳税义务人通过精心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或缺陷,规避或减轻其税收负担的非违法、不受法律制裁的行为。从本质上看,它既不合法,亦不违法,而是处于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状态,即“非违法”。避税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减轻了纳税义务人的税收负担,使其获得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但是,国家税收收入因此而减少,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从避税筹划的定义中可以得出避税筹划有以下特征:
①非违法性。避税筹划是以“非违法”手段来规避或减轻税收负担的,它没有违法,从而不能采用像对待逃税行为那样的法律制裁。对避税筹划,只能采取修补税法漏洞,加强税收征管等反避税措施。
②低风险,高收益性。如前所述,避税筹划是一种非违法的纳税行为,因此其法律风险较低,而且它能给纳税人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
③筹划性。由于避税筹划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况且现行的税法制度和税收征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做好非违法的避税,一定要有筹划意识。
避税筹划是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钻税法的空子,通过对其经济行为的巧妙安排,来谋取不正当税收利益。而纳税筹划则是遵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和遵循政府的税收立法意图,在纳税义务确立之前为了省税所做的对投资、经营、财务活动的事先安排。避税筹划尽管在形式上没有违反法律,但其内容却有悖于税法的立法意图;纳税筹划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合法,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意图,是税收法律予以保护和鼓励的。
(2)节税筹划
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义务人依据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采取合法的手段,最大限度地享用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合法行为。
节税筹划与“非违法”的避税筹划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合法性。从法律角度看,避税筹划是采用“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而节税筹划则采用的是“合法”的手段来达到上述目的,其方法的最主要标志就是节税筹划是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而优惠政策本身并不是税法中的漏洞,它是立法者的一种政策行为,节税者的节税行为符合立法者当初的立法意图。
②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性。这一特征是指节税筹划不像避税筹划,广泛地受制于税法和征管漏洞或缺陷,而这些漏洞则是税务当局始料不及的,也是在未来的立法和征管中要加以克服的;相反,节税筹划则是立法者和税收征管者希望纳税义务人去做的,纳税义务人的节税筹划行为几乎完全在税务当局的预料之中和期望之中。
③经营决策的调整性。节税筹划的关键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此,纳税义务人要能灵活应变,有敏锐的洞察力,想方设法通过经营决策的调整达到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
在我国,一般把纳税筹划等同于节税筹划。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在其编写的《税务代理实务》(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年)一书中,把纳税筹划明确定义为“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时,为实现最小合理纳税而进行设计和运筹。”按照《税务代理实务》中的解释,我国的纳税筹划是合法和合理地减少纳税的筹划,即是节税。
(3)转税筹划
转税筹划是税负转嫁筹划的简称,它是指纳税义务人在不愿或不堪承受税负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等方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消费者或供应商的筹划行为。
转税筹划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转税筹划从本质上来说是纯经济行为。我们论及逃税、避税以及节税筹划时,在性质上来看都属于一定程度上的法律行为,只是有“违法”、“非违法”以及“合法”程度上的不同,而转税筹划则是纳税义务人通过价格自由变动的一种纯经济行为。
②转税筹划能否成功取决于价格。没有价格的自由浮动,转税筹划也就不存在。由此可见,价格自由变动是转税筹划赖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商品供求弹性的不同所导致的价格对厂商供应量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消费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嫁税款归宿的方向和程度。
③转税筹划不影响国家税收收入。逃税、避税和节税的结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只是避税是被迫减少,节税是主动减少,而转税筹划的结果是导致税款的归宿不同,不一定减少税收收入。
纳税筹划会减轻纳税人的税负,同时也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转税筹划是把税负转嫁给其他纳税人(比如消费者和供应商),减少了转税筹划单位的税负,但并没有减少国家税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