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虫(人蠕形螨)检查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29页(966字)

关于毛囊虫的病原性素有争论,许多学者认为它们是条件致病虫,大多数健康人都可以检出本虫,只有当机体某些条件改变,使其异常增殖后可能致病。故不能单凭检虫阳性即决定诊断,应结合病史、体征及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适应证〕 毛囊虫(蠕形螨)病

〔检查前准备〕

1.检查用工具 解剖刀片,注射针头,镊子。

2.供检标本 主要为脓液、浆液、鳞屑、痂皮及皮脂等。

3.标本添加液 如标本为脓液、浆液、皮脂等可用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等;如标本为鳞屑、痂皮等选用10%~20%氢氧化钾溶液。

〔方法〕

1.常用取材方法 (1)刀刃在丘疹性皮损表面轻轻刮取;(2)针或刀尖刺破脓疱或水疱,取疱液;(3)用镊子夹取鳞屑或痂皮。

2.将标本置载玻片上,放一滴添加液,如鳞屑或痂皮上置盖玻片,轻轻加压使标本变薄;其他标本可不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检查并计数。

〔观察〕 寄生在人体的毛囊虫有两种,分别称为毛囊蠕形螨和脂蠕形螨。成虫为蠕虫状,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呈梯形,有口器,螯肢呈短针状,有触须。胸腹部呈圆锥形,胸部腹侧有4对足,腹部有环纹。毛囊蠕形螨腹部两侧平行延伸,尾端略呈圆形。脂蠕形螨从第4对足以下逐渐变细,尾端呈尖形。前者长约230微米~350微米,后者长约150微米~230微米(图2)。

〔临床意义〕 如能在同一皮损处查到较多虫体,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给以诊断和治疗。

〔注意事项〕 取材时,提倡不加压的检虫方法,因较强力加压局部,如手指甲挤压或用粉刺压出器等压出的皮脂,常将正常寄生的毛囊虫压出,而造成病原性的错误判断。在水疱内或丘疹顶端取材较有临床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