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骨伤科手册

锁骨骨折

书籍:骨伤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155页(3008字)

锁骨位于胸部前上方,桥架于胸骨与肩峰之间,是唯一联系肩胛带与躯干的支架,内侧端与胸骨柄构成胸锁关节,外侧端与肩峰构成肩锁关节。骨骼全长呈横S形,内半段向前凸,外半段向后凸,内1/3较粗,断面呈三棱形,外1/3上下扁平,断面呈扁圆形,中外1/3交界处相对较细,容易发生骨折。古人称其为“锁子骨”、“柱骨”等。“因跌扑击打,断伤此骨”。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损伤之一,据统计占全身骨折的百分之六左右。

【病因病理】

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可造成锁骨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摔倒时,手、肘、肩部着地,外力沿上肢向上传导,于锁骨中外1/3应力集中部位,发生骨折。骨折后,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向后移位,远端受上肢重力和胸大肌、斜方肌牵位,向下向前移位,骨折发生重叠移位。

此外,直接暴力打击、车祸撞击、高空坠物压砸,造成锁骨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片可压迫、刺激锁骨下动、静脉或臂丛神经,甚至可刺伤胸膜或肺尖,造成气胸、血胸,但极为罕见。

锁骨内外侧端骨折非常少见,多为直接暴力损伤。仅占锁骨折的20%左右。外端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外侧,不产生移位,喙锁韧带完整;发生在喙锁韧带部位,骨折近端与韧带撕断,远端仍完整,骨折远端随着肩胛骨活动而移动,容易出现迟缓愈合或不愈合;发生在肩锁关节面的骨折,后期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性疼痛。

小儿锁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并向上成角。

【诊断】

病人多述有外伤史,常以健侧手托扶患侧肘部,并贴紧胸壁,以减少肢体重力对骨折部位的牵拉;头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以减少胸锁乳突肌的牵拉。

1.症状:锁骨局部肿胀,疼痛及局部压痛,肩部功能障碍,合并臂丛神经损伤者,患肢可出现麻木、无力、皮肤感觉异常等。

2.体征:骨折后呈特殊体征,锁骨骨折部肿胀,锁骨上、下窝变浅或消失。骨折部位压痛,骨纵轴叩击传导痛,有异常活动或骨擦音出现,有移位者,可见畸型出现,患侧肩部塌陷,肩外侧到胸骨中线距离变短。

锁骨外1/3骨折容易漏诊,应双侧对比,仔细检查。根据肿胀、压痛部位,肩锁关节有无分离、浮动感等综合判断,做出诊断。小儿青枝骨折或成年无移位骨折,根据病史、症状、局部压痛点、纵轴传导痛等,可以做出诊断。

3.影像学检查:锁骨正位片可明确诊断。但要注意锁骨内侧端骨骺可在18岁出现,25岁时骺板减少消失,不要误诊为骨折。

4.实验室检查:创伤后,局部出血,体内应激反应性白细胞增高,根据损伤严重程度,一般在1万左右,但中性白细胞不增高。

【治疗】

治疗原则:锁骨骨折,绝大多数可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青枝骨折、无移位骨折,以颈腕吊带、三角巾悬挂制动,小儿二周,成人四周即可愈合。有移位骨折要给予复位、固定,对于有神经、血管挤压者要立即手术。

(一)非手术治疗

无移位者,以颈腕吊带、三角巾、“8”字绷带、“双圈”固定均可。有移位者给予手法复位,方法如下:

1.膝顶复位法:患者坐凳上,双手插腰,挺胸、抬头,双肩尽量后伸,助手在背后,一足踏凳缘,将膝部顶在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后徐徐拔伸,使患者挺胸,肩后伸,以矫正骨折重叠移位。术者以拇、食、中三指以提按手法,提远端向上,按近端向下,将折端对位。

2.外侧牵引复位法:患者坐位,一助手站在健侧,双手绕腋下抱住其身体,另一助手将患肢外展牵引,术者给予骨折端捏、提、按手法复位。

3.仰卧复位法:患者仰卧,肩胛区用软枕垫高,助手按健侧肩部向后按压,术者一手按压患侧肩部向后、上、外方向用力,另手拇、食指行端提复位。

固定方法:外固定4~6周即可。

1.“8”字绷带固定法:患者继续保持挺胸位,腋窝垫棉垫,以四列绷带行“8”字环绕。或用石膏绷带缠绕、塑形、固定。称“8”字石膏固定。

2.双圈固定法:将做好的双圈,套在肩部,于背后捆绑、拉紧、固定,保持挺胸姿势。

3.T型夹板固定法:用T形木板,横板与肩等宽,板前侧加衬垫。在两肩胛骨间垫以厚棉垫。放置T形板于背部,上方与两肩平齐,然后用绷带缠绕两肩胛及背部,将夹板固定在挺胸位置。

4.锁骨外端骨折可用胶布固定法或用锁骨带固定。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1)伴有血管、神经压迫,需手术减压者;(2)陈旧骨折畸型过大,压迫血管、神经者;(3)开放性骨折;(4)特殊职业需要,如演员、运动员、模特等。

1.体外支撑架固定法:局麻或肌间沟臂丛N阻滞麻醉,仰卧位,肩胛部垫枕,先用仰卧复位法给予复位,然后于骨折远、近端钻入直径2mm克氏针3~4枚,勿透对侧皮质,以10~12cm长单臂支撑架连接克氏针,螺栓固定,还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给予牵引、加压。为防止外固定器的脱落,可用弹力绷带或宽胶布给予“8”字固定,4~6周骨折愈合,去除支架。

2.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局麻下沿锁骨骨折处做3~4cm横行切口,暴露骨折端,由远侧骨折端用手钻逆行穿入一枚克氏针,穿出皮肤,将骨折复位,然后将克氏针自外侧端穿入内侧端,剪针埋于皮下,术后三角巾悬吊,待骨折愈合后拔针。

中药分期治疗见总论有关章节。

(三)功能煅练及预后

复位、固定术后可做手指、腕、肘关节屈伸活动,用力握拳活动,肌肉静力收缩活动,以促进气血运行,防止患侧上肢肿胀;中期可行扩胸运动,肩后伸活动;后期去除固定后可做肩关节各方向活动,防止肩周炎的发生,老年病人更要多活动,防病于未然。

骨折一般均可愈合,不留有后遗症,迟缓愈合、不愈合发生率很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