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分析检验手册》第112页(3884字)

一、越橘红的鉴别

1.试剂和溶液

1.1 乙醇。

1.2 0.1mol/LHCl。

1.3 0.1mol/LNaOH。

1.4 pH3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1.4.1 0.2mol/LNa2HPO4溶液 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2H2O)35.63g(精确至0.0002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4.2 0.1mol/LC6H8O7(柠檬酸)溶液 称取柠檬酸(C6H8O7·H2O)21.0g(精确至0.0002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吸取0.2mol/L磷酸氢二钠(Na2HPO4·2H2O)溶液4.11mL与0.1mol/L(C6H8O7·H2O)溶液15.89mL,混合即为pH3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1.5 聚酰胺膜。

2.操作步骤

2.1 溶解性 溶于水和酸性乙醇,不溶于无水乙醇,水溶液透明、无沉淀。

2.2 酸、碱反应 取0.4%浓度的色素水溶液,分别用0.1mol/LHCl、0.1mol/LNaOH调制成不同的pH。溶液色相随pH的变化而变化。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橙黄色至紫青色。

2.3 最大吸收峰 取1g样品,用pH3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定容至1000mL。此液在波长535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

2.4 薄层层析 选用在聚酰胺膜上展开。

取15mL的75%乙醇溶液,将试样溶于乙醇溶液中至饱和,充分搅拌后静止20min,滤去沉降物,滤液待点样。

取在干燥箱中于80℃烘过的5cm×15cm聚酰胺膜,用玻璃毛细管点样。一张膜上点4~5个点为宜,样点间距离约1cm,点直径约3mm,在同一张膜上,样品点的大小应一致,点样时可用冷风吹干。

展开与观察:将点过样的聚酰膜置盛有甲醇和丁酮(10∶2)的展开剂的展开槽中展开,待50min取出挥干,于灯光下观察,出现五个斑点,三、四斑点有拖尾。

二、越橘红的分光测定

1.试剂和溶液

1.1 pH3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1.1.1 柠檬酸:分析纯;

1.1.2 磷酸氢二钠:分析纯;

1.1.3 0.2mol/LNa2HPO4溶液: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2H2O)35.63g(精确至0.0002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1.4 0.1mol/L柠檬酸(C6H8O7)溶液:称取柠檬酸(C6H8O7·H2O)21.0g(精确至0.0002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吸取0.2mol/L磷酸氢二钠(Na2HPO4·2H2O)溶液4.11mL与0.1mol/L柠檬酸(C6H8O7·H2O)溶液15.89mL,混合即为pH3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2.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

3.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g(精确至0.0002g),用pH3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定容至100mL,摇匀后,用721型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以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在最大吸收峰535nm处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4.分析结果的表述

式中 A——实测样品吸光度

m——样品质量,g——在被测样品浓度1%,1cm光程,最大吸收峰535nm处的吸光度

按标准要求(535nm)≥4

三、食品中越橘红、栀子黄和姜黄的鉴别

1.试剂和溶液

1.1 聚酰胺粉 60~80目吸附着色剂用;100~140目薄层色谱用。

1.2 海沙 先用水洗去泥,再用1∶10盐酸煮沸15min,用水洗至中性,再用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15min后,用水洗至中性,再于105℃干燥贮于带塞瓶中,备用。

1.3 硅胶G 薄层层析用。

1.4 越橘红溶液 称取越橘红0.1g,加入50%乙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5.0mL。

1.5 姜黄溶液 称取姜黄0.05g,加入50%乙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5.0mL。

1.6 栀子黄色素液 吸取栀子黄色素液0.1mL,分别加入50%乙醇溶解并稀释至5.0mL。

2.仪器

2.1 恒温水浴。

2.2 玻璃板5cm20cm。

2.3 薄层涂布器 0.3mm。

2.4 展开槽 内长25cm,宽6cm,高4cm。

2.5 微量注射器 10μL、50μL。

3.操作步骤

3.1 样品处理。

3.1.1 汽水:吸取10mL样品入100mL烧杯中,加强驱除二氧化碳。

3.1.2 杨梅汁:吸取10mL样品于100mL烧杯中。

糕点裱花及糕点:称取10g样品,加海沙少许,混匀,用热风吹干样品,加30mL石油搅拌,放置片刻,倾出石油醚,如此重复操作,直至醚层无色,挥干并研细样品,将样品全部转入漏斗中,用乙醇-氨溶液提取着色剂,提取的着色剂置水浴上浓缩至约20mL,立即用1mL1∶10硫酸,1mL10%钨酸钠溶液,使蛋白沉淀,过滤,用少量水洗涤,收集滤液留用。

3.2 吸附分离 将处理后的溶液加热至70℃,加入0.5~1.0g聚酰胺粉充分搅拌,用20%柠檬酸溶液调至pH4,使色素完全被吸附,如溶液还有颜色,可以再加一些聚酰胺粉,将吸附着色剂的聚酰胺粉全部转入漏斗中过滤,先用70℃酸性水200mL分次洗涤,以除去糖等水溶性杂质,再以甲醇∶甲酸(6∶4)解吸越橘红、姜黄、栀子黄,收集解吸液,直至流出液无色为止,此解吸液于水浴上蒸干,用50%乙醇溶解,留作检定越橘红、姜黄、栀子黄用。

3.3 薄层定性。

3.3.1 薄层板的制备:聚酰胺-硅胶板。称取2g硅胶G,1.6g聚酰胺,0.4g可溶性淀粉,加水适量研匀,铺成5cm×20cm的薄层板6块,置室温干燥后,于80℃的烘箱中1h,取出,置干燥器中备用。

3.3.2 展开。

3.3.2.1 展开剂包括:

(1)异丙醇∶甲酸∶水∶乙醇(7∶1∶3∶0.5)。

(2)氯仿∶水∶甲醇∶氨水(11∶1∶7∶1)。

3.3.2.2 展开:在距底边2cm处点上作天然色素分析用的溶液,同时点上越橘红、栀子黄、姜黄的标准液。区分越橘红与栀子黄用展开剂(1)展开,区分姜黄与栀子黄用展开剂(2)展开。

图5-3 越橘红、栀子黄、姜黄薄层色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