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整骨手册

肋骨和胸骨骨折

书籍:整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整骨手册》第320页(3704字)

肋骨骨折

一、肋骨骨折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多在4~9肋骨角的前外侧,临床上可分为:

(一)单骨折:系指一根或多根肋骨的一处骨折,移位少,断端稳定。

(二)多段骨折:系指一骨双折或多发肋骨双折,易损伤胸膜和肺脏。

(三)开放性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或火器伤所致。

(四)合并有胸腔脏器损伤的肋骨骨折,常伴有严重的呼吸、循环机能不全。

【症状及诊断】 骨折部疼痛,深呼吸、咳嗽、喷嚏和变动体位时疼痛加重。局部压痛,常可扪及骨擦音,挤压胸廓非骨折部有传导痛。如为多根多段骨折,伤部胸廓下陷,出现反常呼吸。严重时可出现纵隔摆动,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症状。摄胸部X线片或透视,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

【整复方法】 单纯肋骨折勿需整复。如为多根肋骨骨折,胸廓内陷时,可在无菌操作下,沿肋骨长轴在骨折中部作2

厘米切口,骨膜下剥离,显露肋骨,经骨膜下穿过钢丝,按床边牵引装置,利用牵引,使其复位。或选用两条得力的肋骨用布巾钳牵引(图12~11),使其复位。

图12~11 肋骨牵引方法

【固定方法】 胸壁胶布固定,适用于没有内脏合并伤的5~9肋骨单骨折。

(一)器材:宽6~8厘米的胶布若干条。

(二)方法:伤员取坐位,助手协助伤员将患侧肩部外展抬起,局部用安息香酸酊涂擦。令病人深呼气,于呼气之末,稍屏气片刻,进行固定。先在骨折之肋骨上由后侧超过中线5厘米处,将胶布一端贴妥,再由后侧绕向前方,越过中线5厘米固定。尔后以迭瓦状(重迭1厘米)向上和向下粘贴数条,以跨越骨折部上下各两条肋骨即可。

(三)固定时间:2~3周。

【注意事项】

(一)某些肋骨骨折伤员,X线片检查无明显移位,但存在着潜在的胸膜破裂病变,可能系骨折瞬间移位刺破胸膜,开始进入气体很少,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体位的变动或治疗不当,气体大量进入胸腔,甚至产生张力性气胸。因此,对肋骨骨折病人,均应密切观察。伤后1~2周内,应取半坐位,限制胸部剧烈活动。

(二)胸痛是肋骨骨折的主要症状,由于疼痛影响呼吸功能,在治疗中应给予及时处理,一般对症处理无效时,可给肋间神经封闭,每日1~2次。必要时可作颈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封闭。

(三)胶布固定法牢固性差,影响呼吸,不利咳痰,要鼓励病人咳嗽,以防止肺不张。

胸骨骨折

临床少见,常同时合并有脊柱肋骨骨折。

【症状及诊断】 局部肿胀、疼痛,咳嗽、深呼吸或骤然抬头时疼痛加剧,因而头、颈、肩多向前倾斜。如骨折有移位,则可看到骨折处随呼吸而有移动,应摄胸骨侧位片以明确诊断。

【整复方法】 头低脚高位,背后垫薄枕,双手抱头,两肩后伸使胸廓前凸。术者用两手重迭置于向前移位的骨折端,用力下压即可使骨折复位。

【固定方法】

一、无移位或移位很少的胸骨骨折,无需特殊固定。可仰卧硬板床,背部垫软枕,保持胸部前凸位,于骨折部加压垫,胶布交叉固定即可(图12~12)。

图12~12 胸骨骨折胶布压垫固定方法

二、沙袋加压固定:

(一)器材:宽6厘米,长8厘米,重100克的沙袋1个,5厘米宽的长胶布条等。

(二)方法:骨折复位后,局部涂氨息香酸酊,将沙袋放在骨折部,用5厘米宽的胶布3条,先横行固定一条,然后两条交叉固定。胶布的两端应超过腋前线。

(三)固定时间:固定2~3周后,撤去沙袋,换压垫胶布固定,用肩部“8”字形绷带,保持两肩后伸位三周。

【注意事项】 胸骨骨折时,移位的骨折端可能损伤纵隔和乳房内动脉,引起血胸,检查病人和复位时,应予注意。

【附】 胸部损伤合并症的诊断、治疗原则

一、闭合性气胸:胸腔进入一定量的空气后,伤口受压而闭塞,无空气继续进入胸腔,仅有轻度呼吸困难。积气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者,可经锁骨中线处第二肋间隙穿刺抽气,抽出气体量以呼吸困难缓解为度,尽量一次抽尽。

二、开放性气胸:胸部有开放伤口,空气可随着呼吸而进入胸壁伤口,发出嘶响,并见血性泡沫。肺被压缩,纵隔摆动,有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绀。应立即用纱布填塞伤口包扎,争取尽早清创缝合,术后闭式引流。

三、张力性气胸:系胸壁或肺组织损伤,形成活瓣,吸气时进入胸腔之空气不能排出,因而胸腔内压力逐渐增高,肺被压缩,纵隔移向健侧,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常伴有休克。伤侧叩诊呈鼓响,呼吸音消失,多数有皮下气肿。急救时宜快速减压,可用大号针头,经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放气,继则将该针头连接于胶皮管上,行水封瓶引流。我们曾用此管连接在胃肠减压器上抽气治疗,效果良好。一般一周左右排气停止,可拔出引流管。亦可在针头外口加一乳胶皮指套,其末端剪开,以起活瓣作用,呼气时空气可排出,吸气时空气不能进入。

伤员经上述处理,一般情况虽有改善,但张力性气胸仍得不到控制者,可在局麻下,安置引流管行闭式引流。

四、血胸:系损伤肺和肋间动脉或乳房内动脉所致。出血多时,可有呼吸音减低、叩浊、气管向健侧移位及休克症状等。如出血超过1000毫升,其影响则类似张力性气胸,应首先抢救休克。非进行性血胸,伤后12~24小时后可穿刺抽血,量大时,一次可抽1000毫升左右。

五、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来源于气管、支气管、肺或食道破裂,气体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组织进入纵隔,或纵隔胸膜破裂,气体窜入纵隔。纵隔小量积气可无明显痛苦,如压力增高,可出现静脉血回流受阻、发绀、呼吸困难。气体上溢,可造成颈、面、胸皮下气肿;下溢,可沿腹主动脉到腹膜后、阴囊及大腿根部。如有纵隔器官受压,呼吸循环机能紊乱者,可在胸骨切迹上1厘米,作3~5厘米横切口,切开气管前筋膜,伤口以纱布填充,即可排气减压。对不断扩大的皮下气肿,可在最显着部位作多数小切口排气。轻度气肿不必处理,多可自行吸收。

六、外伤性窒息:系因强大的暴力,使胸内压骤然增高,压迫心脏,使静脉血沿上腔静脉、头静脉、颈静脉、臂静脉逆流,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头、颈、上胸以及眼睑、口腔、鼻粘膜出现广泛的瘀血斑,呈青紫色。如颅内出血,可造成昏迷,视网膜出血可造成失明。抢救时,伤员取坐位,及时给氧、抗休克,防止湿肺。可给氨茶碱0.25克加50%葡萄糖2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2~3次。一般2~3周可痊愈。

七、创伤性湿肺(RDS):又称充血性肺不张,是严重创伤中一种支气管,肺部的综合病变。由于支气管或肺的直接损伤,或因神经的反射作用,使小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多,引起支气管或肺泡内积液水肿,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发绀、休克,两肺湿鸣,有“呼啦”痰声。如处理不及时,多于48~72小时内死亡。治疗首先是防治休克,早期给氧。药物可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强心剂等。

八、大块肺萎缩:主要为粘痰阻塞较大气管。患者可突然高热、呼吸窘迫、咳嗽、脉搏增快,患侧呼吸动度减弱,叩实,气管移向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增高。治疗时可行体位引流,鼓励病人咳嗽,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昏迷病人,可行气管插管吸痰和给氧。

上一篇:脊椎骨折与脱位 下一篇:整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