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帐方法的分类及其选择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地税业务手册》第460页(3406字)
记帐方法分为单式记帐法和复式记帐法两大类。
一、单式记帐法
单式记帐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帐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帐户上登记一笔帐。如用现金购买实物,一般只在现金帐上记一笔付出现金。有时也记实物帐,不过,实物帐与现金帐各记各的,互不联系,帐户也没有相互平衡的概念。因此,单式记帐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帐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二、复式记帐法
复式记帐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化,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帐方法。
复式记帐的理论依据是资金来源总额等于资金占用总额。其实质意义在于:一定数量资金的占用形态必然有相等数量的来源渠道;反过来讲,从某种渠道取得的一定数量的资金又必然会以相等数量占用在某种形态上。
从某一会计期间看,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资金发生变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发生资金流入时,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同时等额增加;
二是发生资金流出时,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占用的资金来源两个方面同时等额减少;
三是发生资金占用形态之间互相转化时,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占用单方面内部有关形态同时等额的有增有减;
四是发生资金来源形态之间互相转化时,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来源单方面内部有关形态同时等额的有增有减。
由此可见,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要么会引起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双方等额同增或同减;要么引起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内部同时等额的有增有减。不管资金发生何种运动,都不会改变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资金运动的这一规律,就是复式记帐法的理论依据。
三、借贷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是以“借”、“贷”作为记帐符号反映资金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帐法。税收会计从1991年开始逐步改为借贷记帐法。
据史料记载,借贷记帐法大约起源于十三、十四世纪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意大利。到十五世纪已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复式记帐法,并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借贷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即用来表示债权(应收款)和债务(应付款)的增减变动。借贷资本家对于收进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务,对于付出的放款,记在借主名下,表示债权。这时,借贷二字表示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内容日益复杂,记帐对象也日益扩大到商品、现金和经营损益等等。在会计帐簿中,不仅要记录银钱的借贷,而且要记录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这时,即使非银钱借贷业务,也要求用借贷记录,以求帐簿记录的统一。这样,借和贷二字就逐渐地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记帐符号,变成会计上的专门术语,用来反映资本的存在形态和所有权的增减变化。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会计日趋重要,会计界更加重视核算方法的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学者,从维护资本家利益出发,提出了以资产等于资本加负债的平衡公式(也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等式)作为借贷记帐法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平衡公式,确立借贷法则,即资产的增加额应记入帐户的借方,减少额则应记入帐户的贷方;与此相反,负债和资本的增加额应记入帐户的贷方,减少额则应记入帐户的借方。对每一会计事项都以相等的金额至少记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借贷记帐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记帐方法。
解放前,我国的一部分企业也采有了借贷记帐法。解放后,我国会计工作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批判地吸收了借贷记帐法的合理的、科学的部分,对借贷记帐法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改造。当时,我国许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都广泛采用了借贷记帐法。6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改革记帐方法,出现了一些新的记帐方法,如增减记帐法、钱物收付记帐法、资金收付记帐法等等。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我国各类企业已普遍采用借贷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以“借”、“贷”作为记帐符号。“借”方记录资金占用增加和资金来源的减少;“贷”方记录资金来源的增加和资金占用的减少。
2.帐户(科目)分类。在借贷记帐法下,不要求将全部帐户固定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必要时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双重性质的帐户,通过余额判别帐户的性质,余额在借方的属资金占用帐户,余额在贷方的属资金来源帐户。
3.记帐规则。运用借贷记帐法,要求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借贷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记录。概括地说,其记帐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试算平衡。借贷记帐法采用借、贷两方合计平衡法,即:
所有帐户借方余额(或发生额)合计=所有帐户贷方余额(或发生额)合计
四、税收会计采用借贷记帐法的主要原因
1991年税收会计改革后,各地逐步将原收付记帐法改为借贷记帐法,其主要原因在于:
1.借贷记帐法比其它记帐方法更为科学。科学的记帐方法,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经济业务的共性,其记帐符号应当具有最强的概括性和综合性,它的含义应当是在符合资金动动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对资金运动各种具体形式的最高抽象。这样,才能使帐户记录更简单、更明了。会计记帐符号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借”、“贷”作为纯粹的记帐符号,对资金各种运动形式的共性——“来龙”和“去脉”作了最概括的抽象。而“收”与“付”记帐符号(包括“增”、“减”符号),因记帐时要反映资金的实际收与付(或增与减),所以它还不是一种纯粹的记帐符号。它对许多经济业务用“同收”(或“同增”)或“同付”(或“同减”)来记录资金的“来龙”和去脉”,无法从记帐符号本身来区别两者的对立。所以,就记帐方法本身讲,借贷记帐法,要比收付记帐法和增减记帐法更具有科学性。
2.税收会计采用资金收付记帐法,其科目分类并不完全符合税金运动的客观情况。比如,按1987年实行的核算办法,把“在途税金”、“现金”和“待处理损失税金”等划分为资金结存类科目,这与资金结存的实际含义并不完全相符。实际上,在途税金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并没有停留而表现为“结存”状态,至于现金税款和待处理损失税金也只是极其短暂的“停留”,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结存”。所以,资金收付记帐法下,对税收会计科目进行的分类,并不完全符合税金运动的实际情况。
3.借贷记帐法是目前会计核算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其它专业会计,如银行会计、财政预算会计也准备将收付记帐法改为借贷记帐法。这表明会计记帐方法向借贷记帐法统一,是现代会计发展的一种趋势。
4.税收会计已广泛运用计算机,从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来看,借贷法比收付法更能符合计算机的特点和要求,更能发挥计算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