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党建工作遵循的原则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821页(2249字)

社团党建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政权领导的重要工作。建立社团党组织,是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团党建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和辐射的需要。社团党建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党的路线方针的指引下,遵循社团党建原则,既要警惕社团发展中出现的不良倾向,防止社会负面效应,又要在新形势下扶植社会正气,保证社团健康成长。在工作中要把握培养和监督并重,政治把关和发挥作用并重,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并重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的社团,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性质类型的社团组织,应予以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并以此作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确立了对社团管理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完善政策,依法管理,有序发展。在加强党的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力,填补党建空白点,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的要求下,根据上海市级社会团体的实际情况,分别列为“条件成熟”、“不成熟”、“完全没有”三类,分期、分批、分门别类地在规定期限内,要求其一定要建立起党的组织;对于区级社团,由于一般有组织规模小,专业人员少的状况,提出有条件的区县级社团,也要积极建立党的组织;对于专业性社团,依据“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对其审核同意成立的社团,落实其党建工作并负责组建、审批与明确社团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2.根据不同社团中党员的数量、结构情况,建立多种形式的党组织。如对于社团常设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中,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者,可建立独立的党组织;对于社团专职工作人员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综合几个社团组织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一些社团活动地点比较固定、人员相对稳定,但一时建党条件还不够成熟的,可先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员活动站,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对于目前还不具备条件成立党组织的社团,可由业务主管单位向社团选派党建联络员,负责情况沟通、监督引导与起到桥梁的作用。

3.新申请注册登记的各类社团,在筹备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建立党组织,做到社团的核准登记与党组织的建立基本同步;已经成立的社团,如未在限期内建立党组织的,在社团登记管理机关进行年度检查等工作的同时,应接受督促尽快建立党组织。

4.社团党建关键在于政治把关,发挥和提高党组织在社团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培育与监督并重,探索和增强社团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因此,(1)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所建,有所不建”,要根据不同的社团,不同的条件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组织发展计划,避免“一刀切”地限定在统一时间内全部建立党组织,而且对不同的社团也要区别对待;(2)要选择一些重要社团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点,进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要选择一些社团作为重点,如对某些私营企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加大培育力度,促使它们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3)要寻找有效载体,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加强党在社团中的影响和渗透。

坚持社团党建工作原则还要注意处理好几个结合: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原则性是开展社团党建的基本出发点和工作的重点,灵活性则是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区分社团的不同类型,以形式各异的方式开展工作,重要的是实际效果。灵活必须以原则为依托,原则也需要通过灵活的工作方式,具体手段措施加以实施和体现。社团党建是一个新领域,且情况复杂,更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创新。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取得行之有效的经验,发挥社团党组织的工作最佳效果。

——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一般说先进理论到付之实践之间都会有一定的距离,理论上的重要性和现实中的可行性两者的统一,需要通过实践加以完善和提高。社团党建既是新课题,更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索思考,尤其是在目前形势环境下,社团党组织通过什么样工作方式取得更大的影响,以什么样的工作形式获得更好成效,这都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加以完善和充实。只有以此为出发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的结合。在目前形势下,重视社团的健康发展,关注社团发展方向与发挥社团的积极社会效果,社团党组织要配合社团管理部门,共同承担起对社团正常发展的培育、引导任务。同时也要及时把握社团发展的方向,掌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尤其要在关键时刻能够解决突发事件,具有抗御内外敌对势力挑战的能力。社团党建的重要意义更要体现在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握好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的度,从而真正做到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