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显像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763页(2035字)
神经系统显像主要包括脑(平面和断层)显像、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脑池显像、脑代谢显像及神经受体显像等。随着断层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增进了对脑的形态学观察水平,更主要的是使得诸如脑的葡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局部血流量、受体密度等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可以用放射性核素显像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下面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显像和测定方法。
1.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和定量测定
(1)显像方法与病人准备:静脉注入能通过完整的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的显像剂,经水解酶或脱脂酶作用由脂溶性变为水溶性,但不能反扩散出脑细胞而停留在内。其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经断层显像,可以得到分层显示大小脑各个部位局部血流量的影像,并可对局部血流量进行定量测定。局部血流量一般与局部能量代谢和功能相平行,故本显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局部脑功能状态。
注射前1小时嘱受检者空腹口服过氯酸钾400mg,以封闭甲状腺、脉络丛和鼻黏膜,减少99mTc04的吸收和分泌。注射显像剂前5分钟,并嘱患者闭目带黑色眼罩,用耳塞塞住外耳道孔,以封闭视听功能。
(2)适应证: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的诊断,癫痫病灶的诊断和定位,脑瘤的诊断,痴呆分型,偏头痛的诊断,研究脑生理功能活动,探索精神活动异常等。
2.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RCA)
(1)显像方法与病人准备: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04后立即用γ照相机在头颈部以每秒1帧的速度连续采集40秒钟,即可显示显像剂在脑血管内充盈、灌注和流出的情况,从而了解脑血管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本法显示的脑血管影像远不如X线脑血管造影清晰,但有简便、迅速和安全的优点,又可进行半定量分析,故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适应证:①颈动脉狭窄;②脑血管畸形,如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烟雾病(moyamoya病);③缺血性脑血管病变;④脑死亡的诊断。
3.局部脑葡萄糖代谢断层显像:葡萄糖几乎是脑组织的惟一能源物质,脑皮质各叶、各区和各神经核团的葡萄糖代谢情况与它们的功能直接有关。用正电子发射体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为显像剂,静脉注射后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机(PET)可以获得各个断层的脑葡萄糖分布影像。根据生理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脑皮质各部位和各神经核团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本法已用于研究人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在正常活体成功地观察到视物、听音乐、听故事、肢体运动、记忆、焦急、性兴奋等行为或心理活动与相应特定部位的脑葡萄糖代谢率(LCMRglu)有一定关系;可观察到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病理活动的LCMEGlu特点。这为无创性研究人类活体的脑功能和精神疾病的病因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本法要求设备和条件很高,较难普及。
4.神经受体断层显像:神经受体是神经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多疾病与神经受体的缺陷有关,神经受体也与神经药物的作用机理有密切关系。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的配体作为显像剂,用PET或SPECT可以获得正常人或病人的脑神经受体影像,可以用于了解受体的分布部位、数量(密度)和功能,并估算出内源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速率。
5.脑池显像
(1)显像方法:将某些放射性药物经腰穿引入脊髓蛛网膜下腔,它将沿着脑脊液循环的径路运行,依次进入各脑池,最后到达大脑凸面时被蛛网膜颗粒吸收而进入血循环中。常用的显像剂是99mTc-DTPA185~370MBq(5~10mCi)。受检查者取平卧位,注药后1、3、6、24小时分别进行头部前位、侧位和后位显像,必要时加做48、72小时显像。系列影像可显示脑脊液的循环径路和吸收过程是否正常。
(2)适应证
①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本法是惟一能确诊本病的方法,对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有重要意义。
②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
③脑穿通畸形和蛛网膜囊肿的诊断,由于病变处存在异常脑脊液循环或积存,表现为局限性异常放射性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