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137页(916字)
责任会计是60年代以后在西方企业中发展起来的,它是管理会计的一部分。所谓责任会计,是为了评价考核企业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绩而实行的一种会计制度。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会计资料来计量企业中不同责任部门的工作成绩,也就是说把计量经营状况和成果的会计和管理上的责任结合起来,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门可以明确各个责任部门工作成绩的会计制度。由于这种制度把会计核算同各部门管理人员工作成绩的考核结合起来,即责任完成的评价和考核。因此,责任会计在西方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
责任会计发展的历史背景是公司组织的发展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企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股份公司,多级公司、跨国公司、跨行业公司。这些公司产销规模庞大,管理层次繁多,组织机构复杂,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企业领导人为了有效地管理这样庞大的经济组织,有必要将自己的一部分权限下放,以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是大中型企业纷纷实行分权管理。在分权管理体制下就必须及时了解,评价和考核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责任会计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并成为实行分权管理的必要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无论是从整个国家经济管理来看,还是从企业内部的管理来看,权限都过于集中。为了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极需建立一种能够落实,分清经济责任,考核所属部门业绩的制度。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复杂化,以往那种集权型的管理方式日益显得缺乏活力,企业缺少全面走向市场的动力和基础,职工也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当前推行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必须解决对责任完成情况的评价和考核问题,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是深化改革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和完善经济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解决企业内部的评价和考核问题时,一方面要总结我国已有的厂内经济核算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借鉴西方的责任会计,吸收其合理的部分,把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