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142页(2817字)

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前提条件和三个主要环节。

一、实行责任会计的前提条件

1.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并明确其责任权限

企业实行分权管理,逐渐下放权责,所属各部门就成为许多责任中心。所谓责任中心,是指由一个主管人员负责,承担责任并具有相当权力的内部单位。这里所说“责任”,是指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对其职务范围内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和工作成果应负的经济责任。这些责任中心,按其经济责任范围的大小,一般分为三类: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如果一个内部单位只发生成本和费用,而不取得收入;或虽有少量收入但勿需考核,那么这种责任中心称为成本中心。一个成本中心,可以大到一个分公司,也可以小到一个车间,一台设备或一个工作人员。一个大的成本中心,可由若干个小的成本中心组成。任何发生费用的责任领域都可以定为成本中心。如果一个内部单位,不但发生成本或费用,而且能取得收入,或者虽然没有货币收入,但有产品产出,那么这个责任中心可以定为利润中心。它可以是一个对外销售产品或劳务的独立经营单位,也可以是一个内部的结算单位,如一个生产车间和劳务车间等。一般说来,利润中心都负责管理和使用一定的资产。如果一个内部单位,不仅负责成本和收入,还要对投资承担责任,那么它就是一个投资中心。

实行责任会计,要合理划分责任中心。要按照管理可以明确分工,责任可以辨认,成果可以单独考核的原则,把整个企业划分为若干责任中心。虽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管理人员的成绩往往受到其他人员工作状况的影响,不易完全划分清楚,但为了贯彻责任制度,对每个人的权责应尽可能明确规定。

2.制定工作成绩的考核标准

为了在事后评价和考核各级管理人员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必须事先规定考核的标准。这个标准一旦确定,管理人员知道根据它来评价自己的成绩和能力,他会努力地按这一标准去工作,从而作为约束自己行为的准绳,发挥事先的控制作用。

一个良好的考核标准,应当具有协调性,可控性和可计量性。所谓协调性,是说这个标准能使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调工作,而不能使局部目标伤害了企业总目标。所谓可控性,是说考核的内容只应包括责任中心可以控制的内容,而不应受其他人影响。所谓可计量性,是指考核标准的实际执行情况,要能比较准确地计量和报告。

对于成本中心,主要是考核其成本和费用,生产制造部门可使用标准成本,非生产制造部门可使用预算费用作为考核标准。对于利润中心,主要考核其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如利润,边际利润(收入减去变动成本),通常用企业预算来确定各利润中心的考核标准。对于投资中心,主要考核其投资效果,如投资收益等,通常也是通过企业预算来确定这些指标的考核标准。

3.区分各责任中心的可控和不可控费用

每个责任中心,只对其可能控制的费用承担责任。因此要对企业发生的全部费用一一判别现行归属,分别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或者说,对特定的责任中心区别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

可控费用指在特定时期由特定责任中心直接控制其发生费用,不可控费用则与此相反。费用的可控性观念,是针对特定的责任中心而言的。一项费用,对某一责任中心来说是可控的,另外的责任中心则是不可控的;对某个下级责任中心来讲是不可控的,但对其上级责任中心而言则可能是可控的。费用的可控性还依赖特定的时期,现在不可控的,过去曾经是可控的。就较长的时间来看,从企业整体来说,一切成本和费用都是可控的。

作为一个责任中心的可控费用,其发生额的多少,可以随该中心管理措施而改变,发生差异之后,需能定量的分析出每个责任人应为之负责的程度。这样,才能根据可控费用的差异来科学地评价各责任中心的成绩。

二、责任会计运行的三个主要环节

1.编制责任预算

西方企业通常都编有预算,以财务形式来表示一定时间的计划和目标。一般性预算,是分别销售、生产、采购、人工、财务等职能以及资本支出等特种决策来编制的。通过上述各种预算来确定预期的本期经营成果(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实行责任会计时,要求按照各个责任中心编制预算,其目的是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应负的任务和应控制的事项,这种预算称为责任预算。

责任预算和一般预算可以并行实施,因为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计划企业的经济活动,最后达到同样的目标,即预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事实上,并不要求编制两套预算,而是在同一套预算中既按产品和生产经营过程为规定目标,也同时按责任中心来规定目标,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2.考核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

责任预算所规定的各责任中以后目标,应在经营活动开始前下达给各责任中心的负责人,他们按预算来控制本部门的经营活动,在责任中心体制下,对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记录,主要是各项数据要按责任中心来汇集和分类,即对收益和成本费用按责任中心设置明细帐。此外,为了明确责任起见,应尽量避免收益和费用的分配计算。在必须分配共同费用时,要根据责任归属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试拟定适当的内部结算价格,以防责任转嫁。

3.建立报告制度

一个良好的报告制度,应具有相关性、适时性和准确性。相关性,是指报告的内容要适合各级主管人员的不同需要,只列示他本人控制范围内的有关数据。如果要照顾资料的完整性,也要明显区分可控部分和不可控部分。适时性,是指报告的时间要适合报告使用人的需要。一般说来,下级管理人员要求的报告更要及时,并且有较高的报告频率,高级管理人员则与此相反。总之,既要满足控制的要求,又要保持合理的成本。准确性,是指报告的发挥要有足够的准确性,保证评价和考核的正确性,而不是要求绝对精确。影响报告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不是计算的精度,而是原始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以及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