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内银行与其他各方面的关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264页(7613字)

一、厂内银行与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关系

厂内银行起源于企业管理和改革的实践,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行,而得到迅速推广并逐步巩固和完善,它在实践中紧密地与企业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对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厂内银行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关系

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职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是搞活企业的外部条件,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是使企业具有旺盛活力的内在保证。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平均主义思想,具体表现为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两个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使企业改革得到突破和深化,初步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为了切实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务院1992年7月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更加明确规定企业享有的十四项经营权,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及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明确企业是独立享有民主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但是,企业活力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外部条件与环境,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因素的作用。因此,如何解决企业与内部单位以及职工之间的关系,进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挖掘内部潜力,为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奠定基础,就成为巩固和深化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解决企业内部吃“大锅饭”的问题,就必须将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转化为企业职工的全员承包,将企业承担的指标和任务在企业内部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职工肩上,进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强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而内部银行恰恰是使承包指标在企业内部得以分解,形成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责任核算和业绩考核体系。可见,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结合使内部银行具有了无穷生命力,因此说,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为企业内部银行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从另一方面讲,有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之所以坚持不下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自我约束机制,业绩考核方法不健全,责、权、利脱节。实践证明,内部经济责任制与厂内银行结合,可以形成具有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可以促使企业内部分厂、车间、职能科室和广大职工形成一个合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去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因此说,厂内银行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巩固和深化提供了内在保证。对于承包经营责任制与内部银行的关系,许多企业总结为一句话,“承包制是厂内银行的载体,厂内银行是落实和完善承包制的工具和手段。”

(二)厂内银行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关系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责、权、利结合的原则,把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和企业的方针目标加以分解,层层落实到企业内部各单位和职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包,即企业内部各单位和个人包企业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新主管的业务指标;二是保,即企业为保证下级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条件,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保证完成协作任务,保证做好服务;三是核,即对每个岗位、每个单位、每个职工的包保责任严格实行核算考核,并与经济利益分配联系起来。在贯彻“核”的过程中,过去的做法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考核后按标准分配,职工处于消极被考核地位。对此,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深入发展提出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①如何让职工时时刻刻、事事处处自我考核;②采取什么考核标准,使考核及时准确,在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定量化的合理考核标准,使考核及时准确,在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定量化的合理分配;③如何使生产经营各环节经济运行状态和职工的经济行为效果用统一尺度随时随地显示出来,以利于考核。但是过去企业沿用的传统考核办法,一般都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深入发展的要求。企业内部银行恰恰为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提供了价值尺度考核和核算的配套措施。

厂内银行在内部责任制中的作用概括为三点:

(1)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上使企业内部承包或考核指标实现定量显示,把上级考核与自计自考相结合,使事后的静态指标考核,转向动态的跟踪性的价值计量考核。

(2)厂内银行使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市场化,为把企业内部供领关系转向买卖关系提供了结算手段,可以减少由经济责任不明确所造成的纠纷。

(3)厂内银行为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建立起一条新的“神经系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象血液一样在企业内部不停地流动。对“三流”的随时准确监测和有效利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过去对“三流”的监测是通过条块分割的职能部门执行的,实行企业内部银行就是在“三流”的全过程建立了一条与“三流”并行的新的神经系统,随时监测和保证“三流”的畅通和合理使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厂内银行是一条新的“三流”自动监控系统。

二、厂内银行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系

《条例》明确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企业为了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经营权,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增强自身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必须从企业内部入手,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建立起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约束的内部经营机制。厂内银行正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增强企业内部银行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可以使商品价值、市场竞争、经济效益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每一个职工,形成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约束的内部经营机制。

厂内银行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实行厂内银行可以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转换经营机制的目的是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进入市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实现这一目的,企业不仅要拥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而且要具有正确运用这些权利的能力。企业正确行使经营权应具备的能力包括:面向市场的竞争能力,自主经营的自负盈亏能力,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发展能力,企业行为和利益分配的约束能力等。

厂内银行通过结算职能使企业内部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由供领关系变为买卖关系,外部市场的变化也由此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使广大职工树立起商品价值和货币交换意识,促使各级管理者不仅要懂管理,也要会经营。通过厂内银行使企业向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分解到企业内部单位,内部单位以收抵支,成为企业内部自计盈亏的相对核算单位,使其工作业绩同企业的总体经营成果相联系。通过厂内银行的指标分解,责任核算与业绩考核,使企业内部单位及职工的业绩同劳动分配密切联系起来,同时责、权、利的统一,特别是内部单位成为自计盈亏的相对核算单位,促使其必须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努力降低成本消耗,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因此,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内部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能力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形成并为企业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了厂内银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职能作用,推动厂内银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我国传统的会计是与国家对企业实施高度的计划管理相互配合的,侧重于对企业生产成果的事后反映,属报帐型会计。转换经营机制,推动企业走向市场,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不仅要全面准确真实地报告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还要参与管理,建立企业控制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随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将由直接行政干预转变为间接经济调控,并强化对企业的经济监督。因此,只要求企业对外重点报送“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而不干预企业内部的核算制度和核算工作。所以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管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强化会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管理职能,即在完善和规范财务工作的同时,推行责任会计。厂内银行就是适应加强内部管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完善了企业财务会计,也发展了企业责任会计。因此,它与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不谋而合,转换经营机制为厂内银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厂内银行与金融部门的关系

国家专业银行是通过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是国民经济信贷、结算、现金出纳中心,是社会资金活动的中心和枢纽。国家通过银行可以货币形式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各类经济实体的经营活动实施反映、监督和调控。

厂内银行则是借用银行的职能,将结算和信贷形式引入企业内部,将企业内部经济往来活动由供领转化为买卖关系,对企业内部单位之间的资金余缺进行调控,并与内部经济责任制紧密结合的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

(一)厂内银行与国家专业银行的区别和联系

1.厂内银行是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借用国家专业银行的职能作用,来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调控,并将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观念引入企业内部只有反映、监督和调控的一般职能,企业内部经济往来结算一般以内部货币作为结算工具,而不直接使用人民币。

2.国家专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信贷,结算、出纳中心,其业务受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制约,并受人民银行的指导和管理,厂内银行则只是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网络体系和会计核算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二)厂内银行与国家专业银行有机结合的探索和实践

在厂内银行实践的基础上,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在人民银行和体改等部门的支持下,和当地专业银行一起,将银行金融机制引入企业,实现了金融业务和企业资金管理的紧密结合,共同创办了“银企联合银行”(也称联合办事处),这是我国企业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实践、如衢化;哈轴等,随着企业集团的出现和试点,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等一些国家特大型厂内银行已开始发展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成为将银行机制引入企业集团内部,办理集团内部成员单位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从“银企联合银行”和财务公司的特点看,两者都是经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并在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金融业务。两者的不同点在于“银企联合银行”是不宜开设对外帐户的内部单位,按内部银行管理方式开设“内部结算帐户”;财务公司在行政上受集团公司的直接领导。

四、厂内银行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关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是以整个企业财务活动为对象,按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向上级主管机关和财政部门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则是按强化管理的需要,选择核算对象,不必具备统一的制度规范,主要目的是为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作为管理会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规划与决策会计;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厂内银行不仅发展完善了财务会计,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管理会计,特别是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实践与发展。厂内银行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厂内银行推动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由于受生产型管理模式的影响,侧重于记帐、算帐、报帐这一“事后反映”的基本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尽管会计人员每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每逢月末还要加班加点,在记帐、算帐和报帐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但尚未能把会计工作的重点放到强化管理上来。会计人员也把自身工作视同核算工具与管理手段这一低层次的消极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中的价值形式管理,使广大职工价值观念淡簿,生产工作中大手大脚、浪费现象严重,这是造成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发展,特别是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已逐步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管理也逐步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这就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就是说,会计工作不仅要事后反映,而且要参与管理,发挥其事前、事中控制与反映职能,强化价值形式管理。

厂内银行的建立及其职能作用的发挥,推动了企业会计工作由单纯事后反映向事中、事前控制的转变,并逐步将会计工作的重心由上级主管机关服务转移到为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轨道上来,这不仅适应了“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轨变型的需要,也完善和发展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

(二)厂内银行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实现了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广大企业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大胆地吸收了许多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一些企业积极引进并推行了管理会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过多的注重现代化方法的超前应用,忽视了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这一有利于经济责任制深入发展的有效方法,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随着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不断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厂内银行为特征的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体系。

厂内银行通过内部经济往来结算职能的发挥,使内部单位会计核算与厂部会计核算关系得到加强,形成了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通过内部信贷职能作用的发挥,使厂内银行与内部单位会计核算得到结合,形成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由此可见,厂内银行实现了以产品为对象的产品成本核算与以责任中心为对象的责任成本核算的统一。可以说,厂内银行不仅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

五、厂内银行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是制定各类会计核算制度的依据。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是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会计制度的基本依据。具体准则是就会计核算的各项业务所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直接依据。

我国传统的会计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分所有制、分部门和行业的会计制度,作为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处理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会计制度日益显露出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就企业而言,随着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已逐步成为适应市场要求的,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客观地要求能够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内部会计制度,灵活自主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而现行会计制度,事无巨细,一统到底,限制了企业自主进行会计核算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走向国内外市场。财政部1992年11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这不仅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而且有利于厂内银行的发展和完善。

(一)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厂内银行的巩固和完善

1.会计准则统一了分所有制、分部门和行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不同行业厂内银行的规范化和通用化,有利于推动厂内银行逐步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

2.会计准则规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本企业的内部核算制度和管理制度,为厂内银行由双轨制向单轨制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厂内银行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实施和新旧会计制度的转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成本及内部核算和控制报表属于企业的商品秘密,所以不宜对外公开,也不宜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规定这方面的核算制度。所以实行会计准则后,只要求企业对外报送“三张表”。这样,在实现由旧会计制度向新会计制度转换中,就要避免出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真空”。而厂内银行的职能和实践,决定了它能够起补充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作用,为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保证,也利于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和新旧会计制度的转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