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内银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好办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438页(4081字)
某厂过去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从1958年建厂到1979年二十二年共亏损1.43亿元(包括矿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1980年开始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吃“大锅饭”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定额流动资金占用额1981年高达6100万元,与核定的定额比多占用资金1950万元。由于资金紧张,经常影响主要原、燃、材料进厂,造成生产经营工作被动,经济效益徘徊不前。1980年到1982年三年累计盈利只有888万元。去年3月份,在企业整顿中,根据省里要求,学习四平推行内部银行的经验,从整顿财务工作,加强全面经济核算入手,建立健全了各项基础工作,办起了“厂内银行”,并充分发挥了它的经济杠杆作用,收到了比较显着的经济效果。1983年年末定额流动资金占用额降到3800万元,全年平均占用额为4300万元,比上年降低了1300万元,少支付贷款利息140万元;资金周转1983年实际为106天,比计划加快了36天,比上年加快了49天;百年产值占用流动资金比上年减少了18.05元;百元资金利润率比上年提高了8.67元;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比计划降低3.35%;全年实现利润178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17倍。上缴各项税利2858万元,成为全省冶金系统第四个超千万元的利润大户。这样好的经济效益的取得因素是多方面的,厂内银行的促进作用,是一个重要因素。
厂内银行是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的枢纽,是各内部各单位经济业务的结算中心。怎样办好厂内银行,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建立厂内银行的关键
中共中央(1982)二号文件下达后,企业整顿开始了。不久财政部、冶金部及省有关厅局也相继下达文件,提出了整顿财务工作的要求。在整顿工作中,我们反复分析研究,认为,过去经营管理混乱,一个主要方面是资金管理责任不清,无偿占用,吃大锅饭,对核定的定额没有控制手段,没有用经济办法管理资金。1982年12月,省政府在四平召开整顿工作会议,推行建立厂内银行的经验。厂领导决心学习外单位经验,为改变我厂资金状况的需要和适应企业整顿不断深入的要求,在我厂建立厂内银行。
当这个问题一提出,厂内有不少同志表示不赞同。一种思想认为:厂内银行50年代搞过,没有啥作用。我们这样大的企业有一整套完善的专业财务核算体制,再搞“厂内银行”是多此一举。另一种思想认为:办银行是一项业务性很强,复杂细致的工作,我们厂财务人员的素质差,再加担子,恐怕适应不了。还有的基层管生产的领导干部认为:办内部银行,花钱不随便了,库里东西少了会影响生产。针对这些思想认识问题,我们采取宣传教育,召开各种会议搞思想发动,讲外单位办厂内银行的成功经验,进企业办内部银行的意义,分析我们厂资金管理混乱的原因。通过学习对比,大多数同志思想弄通了。实践使我们感到,办厂内银行,领导干部的认识是关键,只要厂领导认识快、决心大,厂内银行就一定能办起来。
二、结合本企业特点是建立厂内银行的一个原则
公司的特点,一是生产环节多,连续性强;二是对外涉及面广;三是财会人员素质低。鉴于这种状况,我们厂内银行的机构组织形式是:设行长1人由厂长兼任,副行长1人由总会计师兼任,具体工作人员2人,厂内银行设在财务处资金组,它的会计核算不自成体系,只在财务处的核算中增加三个会计科目。即:拨付所属资金、单位存款、单位借款。厂内银行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并入财务处总帐科目之内,使用的会计凭证只有五种,一般都能代替记帐凭证,手续比较简便。
厂内银行的具体作法是:
1.对定额流动资金实行分类归口管理。根据核资后,省对我厂核定的流动资金定额分解下达给各处,我们把这种归口分解叫做横向分解,也叫一次分解,各处把分给他们的指标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分解,我们把这种分解叫纵向分解,一直分解到每个仓库、每个计划员、每个保管员身上,形成资金下库房,落实到人头。我们把这种资金纵横交错的分解,叫做资金的网状管理。
2.对设有会计机构的基层单位在定额之内使用资金。各单位在厂内银行的借款和存款均计息,存贷款利息不计入成本,直接从月份实际完成的利润中加减,并以加减后的利润数来考核是否完成厂下达的利润指标,以此计发奖金。
3.各物资部门既在厂内银行设结算户和贷款户,用托收无承付的方式向分厂收取领用材料的价款,同时又在人民银行开立结算户。财务处以各物资口向分厂收回的料款数,对物资口拨款,以便办理对外支付贷款业务,使物资部门和二级分厂由原来的供给关系变为买卖关系,促使物资部门节约资金,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耗,清仓利库搞活资金。
4.对没有会计机构的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单位,由厂内银行按年度的费用指标,分四个季度发给厂币,用以报销差旅费、业务费和领料等。这样就事先控制了各项费用的支出。
5.各分厂对基层工段、班组按核定的材料费用指标发给厂币,事先控制车间经费的发生。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该厂厂内银行的管理办法和核算工作既简单易行、又能结合该厂的特点,起到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三、不断完善各项基础工作是建立厂内银行的先决条件
企业的基础工作是实行内部结算的基本条件。为了创造内部结算条件,在企业整顿中,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调整加强了财会机构培训财会人员,全厂现有18个核算单位的财务部门的科组长和财务处处长,除行政处财务科以外,全部由具有财会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担任。1983年举办了两期财会短训班,还组织了电大工业会计业余收看班学习会计理论。
2.建立健全了各项定额,有劳动定额、生产技术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物资消耗定额、机电设备定额、费用定额,并核定了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的占用定额,还把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分解下达到各分厂、处室。
3.健全了原始记录,基本做到了哪里有生产经营活动,哪里就设置了原始记录,为进行经济核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强化了计量检测手段。全厂进出厂物资,各人厂之间的产成品转移基本做到了百分之百的检斤。
5.物资管理实行了日清日结。
6.制定了厂内计划价格。
抓了以上工作,厂内银行比较顺利地办起来了。
四、必须和经济责任制挂钩是办好厂内银行的根本保证
实行经济责任制离不开指标的核算。而厂内银行核算的指标又必须作为经济责任制的落脚点。因此,要想办好厂内银行,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过去,我们先后几次将资金指标进行了分解,由于没有与奖金挂钩,超支不罚,节约不奖,各物资部门和分厂在使用资金方面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造成流动资金大量超支。
建立厂内银行以后,厂按纵横向分解的指标对分厂和物资部门分别进行考核,资金指标与奖金挂钩。规定实际资金占用额超过了核定指标,要按经济责任制规定扣有关部门的奖金,一直扣到人头,这样使资金管理工作与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五、一年来建立厂内银行取得的效果
1.实行资金有偿占用,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人人自觉当家理财。过去资金管理只财务部门有压力,现在各部门、各分厂甚至每个职工都承担责任,都有压力,由过去少数人关心变成了人人关心。
2.财务信息反馈加快了,给各级领导指挥生产,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条件。成立厂内银行以后,日清日结,大大提高了核算效率,给各级领导提供的数据及时、准确。
3.推动完善了物资部门的日清日结,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建立厂内银行后,物资部门实行日清日结,供销处一次从日报表中发现16mm钢板的库存数一直未动,又要组织进货,经计划员了解后将100吨钢板及时调了出去;又一次,长春市某厂用汽车送来4吨润滑脂,在过去就全部留下了,现在因指标有限只留一吨,避免了资金积压。
4.减少了扯皮问题,加强了生产经营计划的严肃性和上下道工序的连续性。建立厂内银行的同时,我们在厂内实行了内部经济合同,用经济手段来保证生产环节的衔接。出现异议问题由总调度室根据有关部门意见进行仲裁,然后由厂内银行采取托收无承付的办法结算,减少了扯皮问题。
总之,建立厂内银行给该厂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变化,通过厂内银行的内部核算和严格的经济控制,促进了以较少的生产消耗和资金占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