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喙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饲养技术手册》第183页(1732字)

断喙,群众形象叫做“切嘴”。由于鸡的上喙有1个小弯弧,这样在采食中容易把饲料刨到食具以外,造成饲料浪费。另外,当育雏温度过高、鸡舍内通风换气不良、鸡饲料营养成分不平衡(如缺乏蛋白质或矿物质等)、鸡群密度过大、舍内光照强度过强等,都会引发鸡只互啄,形成所谓“啄癖”,互啄的部位主要是啄羽、啄肛、啄趾。啄癖一旦发生,鸡群将骚动不安,死淘率明显上升。如不采取措施,将对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一般可针对啄癖产生原因,如改变饲料配比、减弱光照强度、改善通风换气条件、疏散鸡群密度等来避免啄癖继续发生。但最有效办法还是断喙,它可有效防止啄癖发生,并防止饲料浪费。所以,在现代蛋鸡饲养中,绝大多数人都采取断喙措施。特别是笼养的鸡群,必须采取断喙措施。

断喙适宜日期是7~10日龄,因为这时雏鸡耐受力比初生雏要强得多,体重不大,抓鸡、持鸡都不困难,断喙操作起来易于实行,并且易于止血。有人做过实验,对初生雏实行断喙,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过晚断喙,喙组织很容易再生,对止血也不利,并且抓鸡、持鸡因鸡体重大都会感到不便。但这并不等于说,过了7~10日龄后断喙不行,只是效果要差一些。如果断喙人员技术熟练,经验丰富,一般经过1次精确的断喙便可以,不需要第二次或第三次修喙。仅在鸡群开始转群产蛋前,检查喙的情况,个别鸡需要修喙补烙。

被断喙的鸡群一定要健康,受过应激或刚接种过疫苗的雏鸡群不要急于断喙,要待鸡群消除应激后再实施断喙。最好在断喙前1天,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K3,按每千克饲料4毫克维生素K3添加,这样有利于止血。

断喙使用的工具最好是专用断喙器,它分自动式与人工式两种,在生产实践中,人工式断喙器使用效果要比自动式断喙器好,因为自动式断喙器到时间就自动切烙,无法像人工式那样精确控制。1个人工式断喙器仅几百元钱,1个上千只鸡场,因断喙处理不好,死伤几十只鸡是完全可能的,所以稍有点规模的鸡场,都应自备断喙器。如没有断喙器,也可以用电烙铁或烧热的刀片切烙,也有人用剪子剪,但剪后要用热烙铁止一下血。

断喙器的工作温度按鸡的大小、喙的坚硬程度调整,一般大日龄断喙要用较高温度。对7~10日龄雏鸡,700℃的刀片温度较适宜,这时可见刀片中间部分发出樱桃红色,这种刀片温度可及时止住血,又不致于破坏喙组织。小日龄鸡使用过高温度刀片,将对喙组织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影响鸡终生的生产性能,这点应引起充分注意。

断喙的要领是,左手握住鸡雏,右手拇指与食指压住鸡头部,持鸡时要使鸡的后部稍高于头部,这种方式可使上喙切除部分大于下喙,先切后烙。一般情况下上喙要切去1/2,下喙要切去1/3,切后要做到上短下长,在标准型断喙器上都有固定好的孔径,通常是4毫米、4.37毫米与4.75毫米,选择对雏鸡适宜的孔径,将喙插入,用刀片将喙前半部切除,切后要在刀片上灼烙2~3秒钟,有个别出血的鸡,可再次灼烙并稍延长时间,直至出血被完全止住。断喙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控制好工作节奏,不要试图太快,一般每小时掌握在断喙200~300只雏鸡,因为过快节奏将导致断喙质量不佳,并可能使出血的鸡数过多。最好在每天工作结束前半小时停止断喙工作,余下时间检查鸡的出血情况,当发现有出血鸡或喙尖粘有饲料的雏鸡,都要抓回逐一认真灼烙止血。采用本交配种的父母代种鸡父系公鸡,断喙仅断喙尖,以利于日后的配种工作。

正常断喙后,鸡群会稍有不舒服。这时饲料要比通常多加一些,以避免鸡用喙尖碰撞食具底部。要全日供给饮水,并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1周之内不实行限制饲喂。过分断喙将导致鸡采食、饮水的困难,将使鸡群的均匀度下降,严重情况将对产蛋性能造成终生影响。过轻断喙因没有切去生长点,几周后喙又重新长出,还需重新断喙,失去第一次断喙工作的意义,并且大日龄鸡断喙过程中持鸡、止血都有困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