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神经科手册

脑血管造影

书籍:神经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科手册》第305页(4242字)

脑血管造影,是经颈动脉或椎动脉注入造影剂后,拍摄颅片,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借以判断疾病的位置与性质的一种诊断方法。

一、适应症

(一)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闭塞症、血管畸形等。

(二)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额、顶、颞部占位性病;血管供应丰富的脑膜瘤、胶质细胞瘤、转移瘤,以及形成无血管区的颅内血肿等。其静脉期显影像,对视丘部肿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三)椎动脉造影,对小脑幕以下的占位性病变、血管性病变,诊断价值较大。

二、禁忌症

(一)较重的动脉硬化及年龄较高的高血压患者。

(二)对碘剂过敏者。

(三)肾脏功能较差者。

(四)穿刺血管区有明显感染者。

三、术前准备

(一)碘剂过敏试验:

1.术前服10%碘化钾10毫升,每日3次,连服3日。

2.造影剂两滴,滴于造影对侧的眼结合膜上,观察15分钟,如无明显充血反应,则示阴性。多用于急症脑血管造影时。

3.静脉注射造影剂1毫升,观察有无反应。

(二)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苯巴比妥钠0.1克,东莨菪碱0.3毫克(小儿用量应减),或造影前1小时皮下注射罂粟碱0.03克,以预防血管痉挛。

(三)颅内压增高者,术前禁食。

(四)常用的造影剂有碘吡啦啥、泛影葡胺、泛影钠等。造影剂浓度多用30~50%,每次注药10~15毫升,总量不应超过60~80毫升。

(五)用药前,应严密检查有无沉淀物,如有结晶,可加温溶解,若不溶解则不能使用。

(六)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感觉,如出现“轰”一下和头面部热感等,头部不可转动。

四、操作方法

(一)颈动脉造影术(图147、148):

图147 颈动脉造影穿刺法(双指法)

图148 颈动脉造影穿刺法(单指法)

1.患者仰卧位,肩下稍垫高,颈部适当过伸,或将头部放于特制的摄片装置内。

2.常规消毒,于甲状软骨下缘下,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以1%普鲁卡因10~15毫升,皮内浸润,以及动脉后方与左右侧注射。

3.术者左手食、中指摸清颈总动脉的走行,右手持特制的脑血管造影穿刺针,穿刺与皮肤呈45度角,针尖斜向动脉远心端刺入,当针尖达动脉前壁,将针用力向下压时,左手指感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减压时复感搏动,即可迅速刺入,拔出针芯可见动脉血涌出,再插好针芯,将穿刺针放平,沿动脉走行方向轻轻送入动脉腔内1~2厘米,以防脱出。若同时穿透动脉前后壁,可无回血,此时应小心缓慢向外退针,待有搏动性回血时再插好针芯,依上法送入动脉腔。

4.备好30~50%造影剂10毫升于空针内,待拔穿刺针芯后,血液可自动喷射,反流入注射器内,此证明在动脉腔内无误,此时应迅速加压注射(应于2秒内注完),当注入8毫升时,立即摄片(动脉期),速将此片移去,于2秒、4秒各摄片1张(静脉期与深静脉期)。侧位片拍完,重新插入针芯,同法注药、拍摄前后位片。

5.造影满意,拔针后,需用手指向下方用力压迫5~10分钟,以防止出血(但注意,勿压迫颈动脉窦或气管)。

6.注意事项:

(1)因病情需做动脉结扎术,或多次直接穿刺失败者,可行切开暴露动脉,直视下穿刺造影。

(2)造影中发生血管痉挛时,可用0.25%普鲁卡因5~10毫升,以每分钟不超过2毫升的速度,徐徐注入动脉内,或用0.03%罂粟碱多次、少量、动脉内缓慢注射。

(3)术前应检查病人有无金属发夹或塑料头绳等,以免影响阅片。

7.并发症与处理:

(1)若穿刺局部发生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时,可行切开清除血肿或压迫止血。

(2)造影时或造影后发生惊厥,可注射鲁米那钠0.1克,或缓慢注射阿米妥钠。

(3)因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出现偏瘫、失语等,应做颈交感神经节封闭,或给烟草酸、罂粟碱等血管扩张剂。

(4)颅内占位病变,术中术后应尽量控制注射生理盐水。

(5)局麻浸及颈交感节时,可出现颈交感神经麻痹症,无需特殊处理,多可逐渐恢复。

(6)碘过敏时,应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以氧气吸入(图149~159)。

图149 正常颈内动脉造影(侧位图)

颈1~5:颈内动脉 中1~5:大脑中动脉 前1~5:大脑前动脉 6.后交通支 7.大脑后动脉 8.脉络膜前动脉 9.额顶升支 10.眼动脉 11.额极动脉 12.胼缘动脉 13.顶后支 14.角回支 15.颞后支

图150 正常颈动脉造影(前后位)

颈1~5:颈内动脉 中1~5:大脑中动脉 前1~5:大脑前动脉 6.大脑后动脉 7.脉络膜前动脉

图151 正常静脉造影

1.上矢状窦 2.横窦 3.直窦 4.下矢状窦 5.大脑大静脉 6.大脑内静脉 7.基底静脉 8.视丘纹状静脉 9.中央沟静脉 10.顶升静脉

图152 深部静脉图

1.隔静脉 2.纹状静脉 3.大脑内静脉 4.大脑大静脉 5.基底静脉

图153 深静脉与脑室

1.室间孔 2.纹状静脉 3.大脑内静脉 4.隔静脉 5.基底静脉 6.大脑大静脉 7.下矢状窦 8.直窦

图154 左侧颞叶肿瘤脑血管造影

图155 右前额叶肿瘤

图156 垂体瘤

图157 颈内动脉闭塞造影图

图158 左顶叶占位性病变脑血管造影图

图159 大脑中动脉动静脉瘤

(二)椎动脉造影

1.颈前直接穿刺法:

(1)仰卧位,颈伸直,局麻(包括深部颈椎横突周围)。

(2)颈椎4~5或横突5~6之间为穿刺点。

(3)左手食指及中指于舌骨下甲状软骨上缘轻轻向内侧推开喉头,向外侧推开颈动脉及颈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进行穿刺,直达颈椎横突,再向后上方呈45度,滑过横突上缘,见血液喷出,示穿刺成功。

(4)注入造影剂(同颈动脉造影),当注入8毫升时,拍摄颞骨岩部-前后位颅片,同法拍侧位片。

(5)拔针后,用力压迫5~10分钟。

(6)注意事项:误注造影剂于蛛网膜下腔时,可产生昏迷、截瘫、痉挛;若伤及颈神经,可引起颈神经痛(图160、161、162)。

图160 正常椎动脉造影(侧位)

1.椎动脉 2.基底动脉 3.大脑后动脉 4.小脑上动脉 5.小脑后下动脉 7.后交通支 8.脉络膜后动脉 9.中央动脉

图161 正常椎动脉造影(额枕位)

1.椎动脉 2.基底动脉 3.大脑后动脉 4.小脑上动脉 5.小脑后下动脉 6.小脑前下动脉 8.脉络膜后动脉 9.中央动脉 10,横窦压迹

图162 小脑血管瘤的椎动脉造影

上一篇:气脑造影 下一篇:神经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