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第315页(1827字)
【别名】:
普通胰岛素,正规胰岛素
【释文】:
注射剂:400U/10ml,800U/10ml;注射用胰岛素:50U,100U,400U。
【药理作用】:
本品为短效胰岛素制剂。胰岛素能促进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降低血糖。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由细胞外液通过细胞膜进入肌肉和脂肪细胞内的转运。通过增加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的活性而促进葡萄糖磷酸化,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通过促进糖原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异生、脂肪分解,抑制甘油、乳酸及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降低。尚能促进脂肪合成,并能抑制脂肪酸和氨基酸转变为酮体。促进mRNA合成,增加蛋白质和肽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与葡萄糖同用时,可促使K+从细胞外液进入组织细胞内。其作用机制为本品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改变了酶的活性,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可促进葡萄糖、氨基酸、K+等进入细胞内而发挥降血糖作用。本品口服无效。皮下注射迅速吸收,于30~60分钟后开始发挥作用,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时间为4~6小时。静注后立即起效,约30分钟达高峰,持续时间为1小时。吸收后在体内被迅速分解,主要在肝、肾及肌肉组织中被胰岛素酶分解而灭活。静注受酶的分解较皮下注射或肌注更快,故作用消失更速。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10%。半衰期皮下注射约4小时,肌注约2小时,静注约20分钟。代谢物少量从尿中排出。按胰岛素的纯度,分为:①普通胰岛素,含有胰岛素原(proinsulin)等大分子杂质,注后易产生抗体、过敏、局部脂肪萎缩等,因不良反应多,已渐趋淘汰中。②单峰胰岛素(single peak insulin),系由猪胰岛素经层析法纯化制得,含胰岛素99%以及微量类胰岛素物质和其他大分子物质。③单组分胰岛素(monocomponent insulin,MC),系进一步纯化而得,也称纯胰岛素,含99%纯胰岛素及微量大分子物质。④人胰岛素(human insulin),由重组DNA工程技术制得,含99%高纯度胰岛素,含胰岛素原极微量,与人体产生的胰岛素结构相同。
【主要用途和用法】:
主要用于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重型、消瘦型营养不良者,轻、中型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者;还用于合并严重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乳酸酸中毒)的病人,以及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妊娠和大手术的各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与葡萄糖和氯化钾合用,用于防治心肌梗死等心肌病变时的心律失常。大剂量休克疗法用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皮下注射:由小量开始,一般4~12U,qid,以后用量按病情和血糖水平而定。轻症一日量在20U以下,中型在20~40U,重型在40U以上,分3~4次用,餐前20~30分钟注射。静滴:用于糖尿病酮症酸血症,每次4~15U,24小时内可用至100U;或小剂量静滴,5~10U/h,能使血糖稳步下降,用量亦可根据血糖值而定。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主要为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出汗、心悸、焦虑、饥饿、软弱,尔后出现瞳孔散大、共济失调,严重时出现震颤、惊厥、昏迷甚至死亡。注射局部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及皮下脂肪萎缩等。少数病人可发生变态反应,如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和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等。极少数病人可产生对胰岛素耐受性,每日需要量高至200U。低血糖病人禁用。在用药过程中应经常注意低血糖反应。如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仍必须胰岛素治疗时,可采用脱敏疗法。局部产生反应时,可更换注射部位或采用高纯度胰岛素。对胰岛素过敏或产生耐受性者、脂肪代谢障碍者,可选用高纯度胰岛素或人胰岛素。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合用,有协同作用,与口服抗凝血药、水杨酸盐、保泰松、磺胺类药和甲氨蝶呤等合用,降血糖作用增强。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能减低葡萄糖的耐受量,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普萘洛尔与胰岛素同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防止发生低血糖。乙醇有降血糖作用,如大量饮酒后用胰岛素,易导致低血糖昏迷或不可逆性脑损害。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利尿酸、呋喃苯胺酸、苯妥英钠等可使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