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临床普外科手册

狂犬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42页(1613字)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原是动物的疾病,主要见于、狼、狐等动物,人被病兽咬伤后,也会患病。病毒对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合力,侵入人体后,可固定在脑组织内,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也可进入唾液腺内。

【诊断要点】

1.潜伏期:有被狂犬或其他病兽咬伤或抓伤病史,潜伏期与被咬伤的位置、深度及病毒量有关。平均1~2个月。

2.前驱期:持续数小时到2日,有低热、头痛、疲乏、食欲不振等,而后出现恐惧、不安和兴奋;对声、光和风比较敏感,有喉部紧缩感。原伤口处出现麻木、痛、痒或蚁爬感。

3.激动期:持续1~3日,突出的表现是怕水,不能喝水,如勉强喝水,可出现咽部和喉头痉挛,严重时听到水声即会痉挛。可出现口角流涎,呼吸困难,甚至全身痉挛。

4.麻痹期:出现肌肉松弛,感觉和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全身麻痹。

5.病原学荧光抗体检查:取患者唾液、咽部或支气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经纤维的皮肤活检标本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以检查狂犬病病毒抗原,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尚可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狂犬病毒抗原。

6.当临床症状不典型时需与癔病、神经症、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各种脑膜炎和脊髓灰质炎等鉴别。

【预防】 一旦出现症状,死亡率极高,重点在于预防。

1.捕杀野犬,对家犬应进行狂犬病预防注射。

2.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对有可能接触病犬的高危人群可采用人类二倍体细胞培养疫苗肌注,方法为1ml,于1、7、21或28日时肌注。

3.咬人的动物应送有关防疫部门,进行狂犬病鉴别,典型的狂犬病表现为:潜伏期2~6周,突然发病,表现为狂躁不安,易怒,食癖异常,数日后乱跑乱叫、吠声嘶哑、斜视、吞咽困难、不能进水、尾巴下垂、口角流涎,多在发病后6~8日内因全身麻痹而死亡。

【处理】

1.伤口的处理:强调早期处理。用20%肥皂水和0.9%氯化钠溶液处理伤口,洗净沾污的病兽唾液。伤口较深的,需行清创,切除被咬组织的表层,伤口不缝合。

2.高价免疫血清:10~20ml,im,或40u/kg,im;或半量,im,半量伤口周围浸润注射。

3.狂犬病疫苗注射:凡属下列情况者,应立即注射人类二倍体细胞培养疫苗:

(1)确实是被狂犬咬伤或抓伤的。

(2)咬人的动物在观察期间死亡。

(3)咬人的动物已逃跑或当场被捕杀。

(4)咬伤的伤口在头、颈等处,或伤口大而深。

方法为6针免疫疗法:0、3、7、14、30、90日各注射1针,1ml/针。

4.对症及支持疗法:烦躁不安或有抽搐时,可给予镇静剂;全身支持治疗,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

上一篇:破伤风 下一篇:临床普外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