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88页(1252字)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受病犬咬伤而感染,人畜共患。多见于食肉动物,如狼、犬、。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其恐水症状比较突出,又称恐水病。

一、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半年以内,也有长达十余年者。一般与年龄、咬伤部位、伤口深度、入侵病毒数量及毒素的毒力有关,临床大致分为三期。

(一)前驱期

患者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为伤口附近感觉异常,如麻、痒、痛和蚁走感,此乃病毒繁殖刺激神经元所致。

(二)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多汗流涎等,病情进展较快者数日内便可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

(三)麻痹期

患者由兴奋渐趋安定,出现弛缓性麻痹,以肢体软瘫多见,可有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和面部表情缺如等。

二、急救与护理

(1)伤口的早期处理极为重要。人被病犬(猫)咬伤后,应及时用20%肥皂水充分清洗伤口;伤口较深者,应用导管插入后用肥皂水持续灌注清洗,如有免疫血清(皮肤试验阴性后)可注入伤口底部和四周。伤口不宜缝合和包扎。若能在咬伤2h内适当处理伤口,可明显降低发病率。

(2)有症状的患者应隔离于较暗而安静的单人病房,避免音响、光亮、寒冷和阵风。对狂躁痉挛的患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等。咽肌和辅助呼吸肌痉挛不能用镇静剂缓解时可行气管切开,正压给氧和使用肌肉松弛剂。患者由于多汗又不能进食,宜静脉补液或鼻饲以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本病病死率几乎100%,但有抢救成活获得痊愈的报道。因此,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积极进行治疗。

(4)预防:对传染源野犬要捕杀,对发现的病犬、病猫要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对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d,存活者,可确定为非病犬或病猫。对死亡动物要焚毁或深埋。

(5)预防接种对象:①对发病后(包括观察期内)死亡或下落不明的犬、猫咬伤者。②皮肤伤口被狂犬唾液沾污者。③被狼、狐等野兽咬伤者。④医务人员皮肤破损处被狂犬病患者沾污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