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肠梗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213页(973字)

急性肠梗阻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者,称为绞窄性肠梗阻。由于年龄不同、个体差异等,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早期诊断多有困难,常出现肠坏死。

一、临床特点

(1)肠梗阻患者,在保守治疗中,出现脉搏加快,在每分钟100次以上,脉压差缩小,腹痛由阵发性转变为持续性,阵发加剧或腹部有明显压痛,或有腹膜刺激症者,应怀疑有绞窄性肠梗阻。

(2)凡成人突发持续性腹部剧痛,或呈阵发性加重,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伴有呕吐者,患者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腹部呈不对称性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诊有血性液者,常为绞窄性肠梗阻。

二、急救与护理

(1)凡疑有绞窄性肠梗阻者,应尽快行剖腹探查术。术前术中均注意抗休克治疗。

(2)在术前准备中,应纠正酸中毒,同时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一次用200~300mg),使术中病情平稳、术后恢复快。

(3)打开腹腔后,首先检查、判断被绞窄肠管有否生机,尤其大量肠管被绞窄者,更应慎重。若肠管颜色紫红且尚有光泽、弹性可者,应先解除绞窄,同时肠系膜根部用0.5%普鲁卡因做封闭,然后用热盐水纱垫热敷,多能使肠管复苏,术后3~5d内连续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500ml。若经探查,被绞窄肠管已失去生机(肠管色紫黑、灰暗无光泽,肠壁无张力、刺激无反应),进入肠管的边缘血管已有栓塞征象者,甚至部分肠壁浆膜层已裂开等)应先从肠系膜根部将被绞窄坏死的肠管的血管阻断,将梗阻肠管两端的肠腔阻断,防止坏死段肠管的血管内、肠腔内的大量毒素涌入血液循环加重病情,然后再游离切除坏死肠管。

对于肠管的生机力判断无把握时,绞窄段的肠襻又不长且患者情况又允许者,以做肠切除为宜。

(4)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酌情输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失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