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32页(614字)

【症状】 植株整个生育期均受害,而以开花期受害最重。病菌从近地面茎基部侵染,向下延伸到根部,受害部位变软,水渍状,浅黑色,植株叶片突然萎蔫,变为紫红色,拔病株时病部易折断,最后根部皮层腐烂脱落,露出变色的中柱。潮湿时,表面可长出稀疏的白色霉。

【病原】 为鞭毛菌亚门,疫霉属Phytophthora sp.。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寄主残余组织内越冬。次年借雨水飞溅到寄主上,6月梅雨季节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形成大量白色绵毛状霉,产生大量气生菌丝和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致使病害大发。在发病后期产生卵孢子越冬。

【防治方法】

(1)清除枯枝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入土,以减少来年病原。

(2)土壤消毒。干土每平方米用1∶100甲醛(36%~40%福尔林)液4千克,潮湿土用1∶50甲醛溶液4千克,浇入土中,再用尼布覆盖1~2周,揭去尼龙布后,翻动土壤,待甲醛挥发,土壤干燥,再栽植。

(3)发病期喷70%百菌清可湿性粉6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3~4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