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瘤头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35页(667字)

【学名】 Myzus momonis Matsumura。

【别名】 桃疣蚜。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省均有分布。寄主有桃、梅花、樱花、榆叶梅等。若虫密集在叶背、新梢上吸食汁液,造成叶边增厚,向叶背纵卷,凹凸不平,叶色从淡绿变桃红色,严重时卷曲。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4~2毫米,体肥大,深绿色至淡黄褐色。头黑色,额瘤显着。中胸侧面有小型瘤状突起。腹管圆柱形,较长。尾片短小。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褐色。额瘤、腹管、尾片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图9-38)。若虫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但体较小,色淡绿,头部及腹管深绿色。卵为椭圆形,紫黑色。

图9-38 桃瘤蚜

1.有翅胎生雌蚜 2.无翅胎生雌蚜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0~30代。以卵于桃、梅等被害枝梢芽腋处越冬。在南京于次年3月上旬孵化,3~4月发生最多,为害最重。4月末产生有翅蚜,迁移到夏季的艾上,不断繁殖。10月下旬有翅胎生雌蚜又迁回桃、梅等寄主上为害,并产生雌雄性蚜,于11月上、中旬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在越冬卵大量孵化后和卷叶前,喷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或2.5%戍氰菊酯2000倍液。

上一篇:桑白盾蚧 下一篇:蓝目天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