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真性与逼真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383页(976字)

波普在其真理观中所提出的概念。“逼真性”是指科学理论具有接近真理的性质。“逼真度”是指科学理论接近真理的程度。波普是一个实在论者,他肯定真理是客观的,但又否认人能认识客观真理。他认为,科学虽然不能认识真理,却能探索真理。因为对客观世界,人们虽不能反映它,然而却能猜测它,并通过批判找到愈来愈接近真理的理论。科学的发展,新旧理论的不断更替,就是一个通过探索和猜测一步一步向客观真理逼近的过程。波普认为,不同理论的逼真性程度是不一样的。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既包含有真实性的内容,又包含有虚假性内容,一个理论的真实性内容量越大,它的逼真度就越高。他指出,逼真度就是真实性的内容减去虚假性内容的差。所以,科学的发展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理论的逼真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各种理论之间的生存竟争也就是它们之间的逼真度高低的竟争。

四段图式 波普科学哲学中的概念。用以表示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波普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逼近真理的过程。他把这一过程描述为四个环节、(1)科学从问题开始,问题促进科学家思考。(2)科学家根据问题提出大胆的尝试性的猜测,即假说或理论。(3)各种理论展开激烈的竟争,它们相互批判,并经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在检验中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于是又出现新的问题。波普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是这四个环节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他把科学知识增长的这一模式称为“四段图式”,并用公式表示如下:P1→TT→EE→P2……(P1表示问题,TT表示各种互相竟争的理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2表示新问题。)波普关于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即四段图式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科学的发展是“始于问题并终于问题”的无穷循环过程。所谓问题,是指理论与经验的矛盾,理论之间或理论内部的矛盾。他认为,正是这些矛盾所导致的问题构成了科学知识增长的起点。第二,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提出尝试性猜测,并不断清除猜测中的错误而实现的。所以,科学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试错法”或“除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根据上述思想,波普还提出,科学家应具备三种科学精神,即敢于犯错误的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否定”或“革命”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