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及发病机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东方出版中心《实用性病防治手册》第89页(736字)

滴虫病的病原体是阴道毛滴虫,属医学原虫动物鞭毛虫纲毛滴虫目。阴道毛滴虫虫体形态因环境而异,可呈卵圆形、圆形或梨形,长10~30微米,宽5~15微米,虫体前部有一个椭圆形核,顶端有4根鞭毛,体部有一波动膜,轴柱贯穿虫体并从尾部伸出,凭借这些结构,滴虫可以自由活动。

阴道毛滴虫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吞噬作用,常在虫体表面及胞浆内见到被吞噬的细菌。

阴道毛滴虫只有滋养体而无包囊期,以二裂殖方式繁殖;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糖原为生存能源。滋养体在外界生活能力很强,能在3~5℃环境中生存21日;40℃时生存20~60分钟;半干燥环境中生存6~20小时;在普通肥皂水中生存45~150分钟;在井水中可存活5天。滋养体最适合的pH为5.5~6.0;pH小于5或大于7.5都能抑制其生长。

阴道毛滴虫寄生于人体之后,其致病性和侵袭力取决于宿主的生理状况。一般情况下,女性阴道内pH值维持在3.8~4.4之间,不利于滴虫的生长繁殖。月经前后由于阴道内pH值升高,促进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的生长繁殖。大量繁殖的滴虫耗竭了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影响了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乳酸生成减少,阴道内pH值升高,进一步促进滴虫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生长。除了阴道毛滴虫以自身的毒素刺激组织发生炎症外,其他致病微生物,尤其是厌氧菌也一起参与炎症过程,引起阴道红肿,白带增多,带有腥味。

阴道毛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有时也可以侵入尿道及尿道旁腺,引起相应的病变。

上一篇:滴虫病 下一篇:实用性病防治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