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病毒性肝炎防治手册》第108页(1810字)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可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肝炎尚未痊愈,正值活动期,在这种情况下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常被肝炎的临床表现所掩盖,仅在肝活检时或超声波、CT检查时被发现,处理方面也主要是治疗肝炎,同时适当限制总热量,注意高蛋白饮食即可,故本文不重点叙述。第二种是肝炎已经痊愈或基本稳定,患者主要为脂肪肝的表现,表现为单纯血清转氨酶升高,极易与CPH未愈发生混淆,而两者的处理又完全不同,故本文拟重点叙述。由于这种脂肪肝主要发生于病毒性肝炎之后,故可称之为“肝炎后脂肪肝”,第三种是妊娠急性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关系不大,但临床上酷似急性重型肝炎,故本文也略加介绍。
一、肝炎后脂肪肝
这种脂肪肝常发生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痊愈之后或慢性肝炎痊愈或稳定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主要表现为单纯血清转氨酶升高或超声波有脂肪肝变化。极易误诊为肝炎未愈而继续加强休息增加营养,造成恶性循环。
肝炎后脂肪肝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肝脏发生炎症后,脂肪代谢功能低下,再加上治疗肝炎时常强调卧床休息和加强营养,使人体内中性脂肪增加,从而在肝脏内贮积。
(一)诊断
肝炎后脂肪肝可有以下特点:①多有肝炎后发胖史。体重常增加3kg以上,最高可达24kg,平均10kg左右。且常超过标准体重。②一般情况良好,多无明显症状。③食欲良好,不厌油腻。④血清转氨酶常轻度或中度升高,一般多为正常最高值一倍左右,超过正常最高值3倍者少见。⑤70%~80%患者血中中性脂肪明显升高。因此,凡有上述表现者应高度怀疑脂肪肝,可进行超声波检查,CT扫描或肝活检以确诊。
(二)治疗
首先应当判定除脂肪肝外,是否还有肝炎活动,因如肯定无肝炎活动则不但不应休息而且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减轻体重,但如肝炎仍活动,则增加活动量有可能引起肝炎恶化,所以仍强调休息。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病的治疗、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即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
2.饮食疗法 首先在于给患者以合理膳食。因治疗肝炎的需要,患者应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少动物脂肪的饮食。对脂肪肝来说,治疗时尤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要适度,因二者均为热量的来源。体重不足者,宜用正平衡热量的饮食;而多数患者体重过重,则应予负平衡的饮食,使体重逐步下降到标准体重。体重下降速度不宜过快,大约每月减少2.5kg左右为宜。依据肝炎病情,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或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常可使体重下降,同时肝中脂肪减少至消除。
3.药物疗法 主要是应用祛脂药以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或能有助于肝中过多脂肪的消除。目前多应用以下几种:胆碱0.5~1g,3次/d;烟酸肌醇酯0.2~0.4g,3次/d;亚油酸0.4g,3次/d;脉通2~4丸,3次/d;绞股蓝总甙40~60mg,3次/d。氯贝丁酯类药物如氯贝特、非诺贝特等,因对肝功能有影响应慎用。对于血清转氨酶不高单纯超声波发现脂肪肝者不予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即可。
二、妊娠急性脂肪肝
妊娠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临床上酷似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但发病初期常有上腹部疼痛,有时血清淀粉酶也增高,数日后出现黄疸,病情急剧恶化,黄疸严重,但尿胆红素阴性,迅速进入昏迷,并可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常于1~2周内病死。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应用大量四环素有关,甚至非妊娠者静脉滴注大量四环素也可发生。但未用四环素之晚期妊娠妇女也可发生,是否与营养缺乏、某些毒素或其他因素有关尚待研究。本病在临床上有时与急性重型肝炎很难鉴别,超声波可见肝脏不缩小且有脂肪肝波形,肝活检可确定诊断。一旦发病,病死率常在50%以上,治疗基本与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