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病毒性肝炎防治手册》第244页(6434字)
一、病因病机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之险症,以深度黄疸和严重肝功能损害为特征。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急剧恶化,多有神志异常,往往发生腹水、出血,最后陷于昏迷。本病患者死亡率极高,中医称为“急黄”或“瘟黄”。《杂病源流犀烛·黄疸》云:“又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
有的患者起病之初与一般急性肝炎相似,但黄疸迅速加深,变症迭起。此症的发生有其一定的内因和外因,外因也是湿热,或湿热疫毒,但此症病邪的质和量与一般过程的肝炎有所不同。在量上是邪气极盛,在质方面其毒极重,其气秽浊。因此,感受此邪则造成气机壅闭,难以宣发。内因一是患者体内原先即有伏热,如孕妇、嗜酒者等易于引邪入里;二是素为气血两虚之体,正气不足,难御邪外出,以致邪气迅速进入血分,肝胆瘀滞,胆液暴泄而发此症。
此症毒热炽盛,湿气秽浊,郁闭于内,湿浊之邪胶凝成痰,造成痰火交攻之势,引起窍机不利,病者或嗜眠,或烦躁;由于毒邪弥漫周身,三焦不利,决读失司,所以小便既少且浊,更使邪无出路,留滞体内,以致出现腹水胀满。对于血分原有伏热者,内外勾引,毒热很快迫入营血,热盛动血,皮肤粘膜,可见出血、瘀斑,其脉弦大而数,舌质红绛,舌苔垢腻。
由于痰火交炽,血热相结,所以脉络瘀阻,以致皮肤呈斑纹状发花,甚者四肢发凉,说明末梢循环不良,终而导致微循环衰竭。由于湿浊痰瘀郁闭于内,毒热窜入心包,清窍受蒙,以致终于陷入昏迷。若为正气本亏之体,邪热燔灼于内,营阴被耗,其最终的发展则是气阴两虚、正虚邪陷。
所以,本证的病机可以概括为:毒热炽盛,湿浊内闭,痰火交攻,三焦不利,热迫心营,脉络瘀阻,清窍受蒙,正虚邪陷。
二、辨证论治
(一)毒热炽盛
证见身目黄染,其色如金,发热或不发热,腹满烦躁,纳呆无欲,口臭秽重,大便燥结不通或粘腻如胶,尿少而赤,舌质红,舌苔黄厚浊腻,两脉洪大弦滑。此乃感邪极重,与正气相搏,应大剂清热解毒。药用地丁、公英、草河车(七叶一枝花)、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大黄、栀子、黄柏等。
上述药味中大黄为必用之品。大黄苦寒,功擅通腑泻热、排浊解毒、活血行瘀,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减少肠道游离氨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具有防止脑水肿的作用。大黄清热凉血,可治疗血热妄行之出血,因此对于防止消化道出血也有很大好处;大黄还能抑制超敏反应,现代研究提示,重型肝炎之所以造成患者肝组织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是与免疫反应过分强烈有关。有人报道,对本阶段患者用生大黄一味30~60ml/d煎汤频服,即可收到明显效果,从而阻断病机向更危重的方向发展。北京地坛医院用大黄制成50%注射液40~60ml静脉滴注,也收到良好效果。也可用6912注射液(茵陈、黄连、黄芩、黄柏、柏子、大黄)40~80mg,或茵栀黄注射液(茵陈、栀子、黄芩)20~30ml加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次/d。本阶段是病能否获救的关键阶段,由于病机发展极为迅速,稍有疏忽,即贻误难救。
关于复方水煎剂的应用,对此症之早期患者也可先予甘露消毒丹(滑石15g,茵陈30g,黄芩10g,石菖蒲10g,木通8g,川贝12g,射干8g,连翘15g,薄荷10g,白蔻仁6g,藿香10g,)加板蓝根20g,赤芍30g,使湿热宣化,气机畅利,而后选用以下处方直清毒热:①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合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加减化裁。②清瘟败毒饮(生石膏30g,生地15g,黄连10g,炒栀子10g,桔梗6g,黄芩10g,知母10g,赤芍30g,元参12g,连翘20g,丹皮15g,生甘草10g,鲜竹叶12g,乌犀角3g),方中如缺犀角,可用水牛角粉代替,每次3g,3次/d;也可配合用片仔癀(麝香3%,牛黄5%,田七85%,蛇胆7%),每粒重3.0g,每次0.6g,2~3次/d,温开水送服。③秦巨隆、董祥家根据汪承柏治疗重度黄疸肝炎以凉血活血重用赤芍的经验,用赤芍30g,柴胡15g,半枝莲25g,丹参30g,黄芪25g,苦参25g,茯苓20g,随症有所加减,水煎1剂/d,治疗重型肝炎25例,存活16例,存活率为64%,而单纯综合西药治疗组存活率为42.11%。④流行性出血热用清热解毒汤(板蓝根50g,金银花30g,生石膏60g,知母15g,生大黄6g,丹参30g,白茅根60g)水煎服,1~2剂/d。此方药对于毒热炽盛阶段的重型肝炎患者亦可选用。⑤细菌内毒素是重型肝炎的诱发物质,它可促进TNF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徐应抒等用解毒化瘀汤治疗温病,包括肺系感染、泌尿系感染、胆系感染、败血症等110例中,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观察到该方药对血浆内毒素有显着清除作用,具有抗炎、保护组织器官、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的作用。该方组成为:七叶一枝花30g,白花蛇舌草30g,半边莲30g,金钱草30g,丹参30g,黄连12g,生大黄6g,枳实20g。水煎服。
作者并观察到血浆内毒素水平的高低与瘀血严重程度完全一致。鉴于重型肝炎患者早期也表现为毒热炽盛,继则瘀血阻络,因此本方药也适用于治疗重型肝炎,以消除内毒素血症。
(二)湿浊内闭
症见面色垢晦无泽,口臭呕恶,胸脘痞满,身热不扬,大便粘腻不爽,舌苔白黄厚腻,两脉浮大而软。
湿浊内闭与毒热炽盛并存,所以解除湿浊内闭与清热解毒也并进。湿浊为阴寒之邪,非芳香化浊不足以开闭塞,可选用藿香、佩兰、菖蒲、郁金、川朴、白蔻等,再配合解毒渗湿利水药,使邪有出路,以菖蒲郁金汤(石菖蒲10g,炒栀子10g,鲜竹叶10g,牡丹皮12g,郁金12g,连翘12g,灯心6g,木通6g,竹沥水20ml,玉枢丹2g)加减。如阴寒重者,加用苏合香丸,每次3g,2次/d;热邪重者,用至宝丹,每次1丸,2次/d。如胸膈痞满、时时呕恶乾,可配合应用小陷胸汤(黄连10g,半夏10g,瓜蒌30g),方中黄连苦寒、清心泻热,半夏辛温而苦、和胃化痰,两者合用,辛开苦降,再益以瓜蒌清化痰热,使郁结于胸膈之湿浊痰涎上下分消。
林宗广用如下处方治疗重型肝炎:石菖蒲10g,郁金10g,远志10g,苍术10g,制半夏10g,云苓10g,胆南星10g,橘皮6g,枳实10g。水煎服,另苏合香丸一丸,2次/d。
(三)痰火交攻,三焦不利
此为本症的进一步发展。湿浊在毒热的熬煎下胶凝成痰,此其一。毒热伤阴造成肝阴亏损、肝阳上亢、阳盛化风、至此又派生出新的病机,此其二。热盛风动,挟痰为患,故病势更加嚣张和复杂。症见身热不宁,烦闷躁扰,时出鼾声或惊叫,甚者手足抽搐,神昏谵语,舌绛而干,脉弦而数。由于上焦不宣,中焦不运,下焦不通,所以尿量锐减,遂成三焦不利之势,病情益见危重。当用羚羊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羚羊角粉2g,桑叶10g,川贝母15g,生地黄15g,钩藤10g,菊花10g,茯神木15g,白芍15g,生甘草10g,鲜竹茹10g,以清肝热,以平风阳。由于此症是从毒热炽盛、湿浊内闭移行发展而来,因此在投用本方药时,仍应重视凉血解毒、祛湿化痰,如加丹皮、丹参、白茅根、公英、双花、连翘、竹沥水等,特别是凉血活血仍应成为此时治疗之关键大法。
(四)热迫心营
血分毒热炽盛,弥漫周身,兼又二便不利,邪无出路,在气阴被耗、正气难以御邪的状况下,则热迫心营已成必然之势。热迫心营,除舌质红绛外,还有两个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一是皮肤粘膜出血,如齿鼻衄血,皮下瘀斑,消化道出血等;二是神志昏乱,轻者如烦扰不寐或嗜眠、昏睡,重则谵妄躁动,以至昏迷不醒。此时治疗当予大剂犀角地黄汤(犀角粉3g,生地30g,芍药30g,牡丹皮20g),方中犀角可用水牛角片15~20g先煎1h,芍药用赤芍。上方中可加大黄炭、玄参,水煎内服。或用清营汤:犀角粉2g,生地黄20g,玄参15g,麦冬12g,金银花30g,丹参15g,连翘20g,黄连10g,竹叶心10g,水煎服。
若痉厥并发,宜清热熄风,开窍透络,用犀羚三汁饮(《通俗伤寒论》):犀角粉2g,连翘20g,白薇12g,皂角刺10g,羚羊角粉3g,郁金15g,天竺黄10g,牡丹皮12g,竹沥20ml,鲜石菖蒲汁15ml,生藕汁30ml。此时患者多已出现神志障碍,进食困难,应加强支持疗法,服药可用鼻饲法。出血重者,可加地榆、茜根、仙鹤草、茅根、三七粉等。
(五)脉络瘀阻
此症的发展是热结血分,阴液大伤,痰凝血瘀渐甚,脉络阻滞,故见出血较前一阶段更重,更难自止,皮肤呈斑纹状发花,微循环衰竭之势已成。黄疸则呈晦暗之色。尿量进一步减少,甚或无尿,显示出肝肾综合征之变。同时,患者脾虚湿阻,肺气郁闭,水津不布,清浊不分,秽浊之气内生,故呼吸气味以及体臭均呈腥臭味。治疗当在前述治则与方药的基础上加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药味,如人参、西洋参、元参、麦冬、生地、赤芍、丹参、川芎、益母草、桃仁、泽兰、红花、元胡、郁金等。对少尿、无尿、昏迷期患者,也可用导泻灌肠法,取生大黄30g,芒硝30g,地榆15g,槐米15g,水煎至150~200ml,加10ml食醋,保留灌肠,1~2次/d,可减少肠胀气,恢复肠蠕动,减少血氨的吸收,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利尿。
(六)清窍受蒙 正虚邪陷
毒热、痰浊、瘀血之邪交相攻扰,脉络闭塞,以致清窍受蒙,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色败脉微,呼之不应,各种反射消失,此乃元气大亏、正虚邪陷,宜急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点滴。四肢逆冷者,用大剂量参附汤(人参15~30g,制附片10~15g),从胃管灌入;伴有消化道出血者,可加白芨20g,生大黄10g,生地炭30g,白茅根60g煎汤,加人参三七粉5g或云南白药2g,从胃管灌服。
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治疗应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给足药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多途径给药,如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鼻饲、灌肠以及其它支持疗法,做好护理工作,力争顿挫病势,要预见到病机发展的可能性,而给予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三、名家临床经验综述
关幼波认为,急性肝昏迷,系因湿热结痰,痰热蕴毒,毒火攻心以致内闭。由于毒热势急,迅速耗灼气阴,因此开始多属实热,很快出现正虚之候。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为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银花、公英、地丁、绿茶、野菊花、草河车、板蓝根等。化痰的药物有杏仁、橘红、半夏、瓜蒌、竹沥水、天竺黄等。凉血解毒的药物有丹皮、赤芍、小蓟、白茅根、藕节等。芳香化浊的药物有藿香、佩兰、杏仁、玫瑰花、绿萼梅等。开窍的药物有石菖蒲、远志、莲子心或局方至宝丹。若毒热炽盛者,用安宫牛黄丸。平肝镇惊熄风的药物有钩藤、木瓜、石决明、全蝎等;热盛者可用羚羊角粉。
罗国钧治疗肝昏迷用通腑泻热、凉血活血法。处方为:大黄6~12g(后下),枳实9g,厚朴6g,茵陈30g,元参15~24g,连翘24g,黄连6g,赤芍15g,丹参15g,生地15g,郁金9g,丹皮9g。水煎服或鼻饲,2剂/d。加减:热盛者加银花、公英、黄芩、犀角;湿盛者加茯苓、泽泻、木通、菖蒲;腹水明显者加大腹皮、槟榔;伤阴显着者加麦冬、倍生地。共用上方药救治肝昏迷21例,发生昏迷24次,在静脉点滴葡萄糖、谷氨酸钠等配合下,神志转清者14例次,无效者10例次。
路万元治疗本症,主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用双花50g,连翘50g,大青叶50g,茵陈50g,黄连15g,犀角10g(研细冲服),白芍25g,丹皮25g,薄荷25g,丹参30g,甘草10g。便秘、口渴甚者加大黄、芒硝;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竹叶、木通;神志不清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每次2丸,3次/d;痉瘚者用止痉散(蜈蚣10条、全蝎15g,共为细面),每次1.5g,3次/d;吐血、衄血者加生地、元参、藕节;神志昏沉、痰盛、热势不甚、苔白腻者加菖蒲、佩兰。
方立成用化痰解毒汤治疗高黄疸肝炎,处方为:赤芍30~60g,大黄10~30g,郁金12g,泽兰15g,车前子15g,茵陈30g,板蓝根30g。治疗12例,1例死亡,存活者黄疸消退时间为10~15d。
申德林对高黄疸肝炎患者重用大黄通腑祛瘀治疗,处方为:茵陈60g,大黄20~60g(后下),金钱草、郁金、丹参各30g,栀子、枳实、厚朴各20g。1剂/d,上午水煎顿服,大黄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
道立孝等治疗重型肝炎用以下基本方:赤芍60~120g,丹参30~60g,茵陈30~50g,栀子10~15g,大黄10~15g,黄芩1o~15g,连翘10g,郁金20g,秦艽15g,1剂/d。水煎服或保留灌肠。治疗组在一般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共39例,存活19例,存活率为48.7%;对照组用一般西医常规治疗,30例存活5例,存活率为16.7%,两组相比,P<0.01,差异非常显着。
林宗广治疗重症肝炎采用以下诸法:①热盛于湿者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化湿。处方:茵陈15~30g,山栀15g,生大黄15g,黄芩15g,金银花15g,黄柏15g,半枝莲30g,赤芍15g,大叶金钱草30g,车前子15g,泽泻15g,郁金10g,枳壳10g,甘草6g。②湿重于热乾以化湿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处方:茵陈15~30g,大叶金钱草30g,苍术10g,厚朴10g,制半夏10g,猪苓15g,车前子15g,泽泻15g,郁金10g。③合并出血者,处方:茵陈30g,山栀子15g,水牛角片15g,鲜生地30g,板蓝根15g,生大黄10g,双花10g,炒黄芩30g,甘草6g,地榆30g。
马宣宪在全国中医第四次肝病学术会议(1990年)上报道,重型肝炎,如症属热陷心包、痰火内闭,则治以清热解毒、清心开窍之剂,处方为:板蓝根30g,茵陈60g,栀子10g,大黄30g,羚羊角10g(另炖),生地15g,银花30g,连翘15g,玄参12g,麦冬15g,丹参20g,菖蒲15g,远志12g,灯芯草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