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病毒性肝炎防治手册》第236页(5984字)

一、病因病机

目前,中医对乙型肝炎的病因和病机,有以下几种看法和学说。

(一)湿邪作祟说

乙型肝炎的病因是湿邪,湿邪为阴邪,特点是比较隐蔽而难以祛除,湿易困脾,造成脾虚(脾恶湿)。这是乙型肝炎较多隐匿发病和呈慢性带毒状态的缘由。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转为慢性,因而主张慢性肝炎应从脾论治。这个观点也符合张仲景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

(二)肝郁致病说

乙型肝炎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造成肝郁之外因为湿邪,因湿邪为病,阻遏气机,气机不调则肝气郁;内因为七情所伤造成肝郁,郁则生百病。如朱丹溪所说:“人身诸病,多先于郁”。先由肝郁气滞,进而引起瘀血阻络,而后才有肝脾肿大。肝郁也可横克脾土,造成脾虚,内湿由是而生,肝气郁久则可化热,以致湿热蕴结出现黄疸。

(三)阳气虚弱说

导致乙型肝炎迁延不愈的机制是人体阳气虚弱。阳气虚弱除可由机体先天肾阳不足,更多的是由于瘀血、痰湿所致之阳郁不通而产生。因为阳气宜通不宜郁。所以,治疗本病主张用通阳助阳法,使阳气振奋,抗邪外出。

(四)疫毒内侵,伏于血分,阴阳双损,气血失调,合而为患说

乙型肝炎病因为疫毒,其性质近似湿热,关幼波提出乙型肝炎的发生是湿热疫毒隐伏血分,吕维柏也认为基本原因是湿热疫毒侵犯人体。湿热疫毒病邪内侵,邪伏血分,逐步造成正气亏损和气血失调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最基本病机。因此,祛邪扶正、调理气血结合应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治疗原则。一般地说,CPH病因偏重于湿,亏损偏重在脾,失调偏重在气,临床表现以肝郁脾虚者多,其病机总的特点是偏于在气分,所以病情较轻。CAH病因偏重于热毒,亏损偏重于肝,失调偏重于血,偏于在血分,所以病情较深较重。

二、辨证论治

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辨证论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5型。

(一)肝蕴湿热型

1.主证 烦热胸闷,腹胀胁痛,目黄口苦、唇燥咽干,恶心纳呆,四肢困乏,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

2.治则 清利湿热,活血理气。

3.方药 茵陈蒿汤合三仁汤加减。组成:茵陈30g,栀子9g,大黄9g,苡仁30g,杏仁6g,白叩仁3g,厚朴9g,法半夏9g,茯苓各12g,金银花30g,连翘20g,胆草9g,败酱草12g,板蓝根15g,黄芩9g,甘草3g。

(二)肝郁脾虚型

1.主证 身倦乏力,胁肋胀痛,胸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沉弦。

2.治则 疏肝健脾,活血益气。

3.方药 逍遥散加减。组成:柴胡9g,当归9g,白芍9g,丹参15g,郁金9g,黄芪20g,白术9g,茯苓9g,香附9g,广木香9g,枳壳9g,砂仁3g,陈皮9g,甘草3g。

(三)肝肾阴虚型

1.主证 体倦乏力,右胁不适,或有隐痛,头晕目涩,跟沉跟痛,五心烦热,少寐多梦,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象弦细或弦细数。

2.治则 滋肾柔肝,养阴活血。

3.方药 一贯煎加减。组成:沙参15g,白芍12g,当归9g,麦冬12g,生熟地各12g,玉竹15g,枸杞子15g,女贞子12g,菟丝子12g,川楝子9g,元参9g,瓜蒌仁20g,地骨皮9g,膝12g,夜交藤20g,甘草3g。

(四)脾肾阳虚型

1.主证 精神萎靡,面色萎黄,或呈皑白,畏寒肢冷,胸胁胀满,纳少乏味,背困腿沉,阳痿跗肿,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缓。

2.治则 健脾湿肾,活血助阳。

3.方药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组成:制附子6g,干姜6g,桂枝6g,白术9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五味子9g,玉竹15g,沙参12g,黄芪20g,丹参15g,补骨脂12g,脊12g,厚朴6g,砂仁3g,甘草3g。

(五)气滞血瘀

1.主证 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胸闷腹胀,胁肋刺痛,或呈胀痛,固定不移,肋下痞块(肝脾肿大),两手际发红(肝掌),可有血痣(蜘蛛痣),小便黄赤,大便不利、或干或溏,舌质红或黯紫,或有瘀点、或有瘀斑,舌苔白或白腻、或呈黄腻,脉象弦涩或沉弦。

2.治则 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3.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当归9g,赤白芍各9g,丹参15g,桃仁9g,红花9g,柴胡9g,牛膝15g,血藤15g,九香虫12g,五灵脂12g,生大黄6g,香附6g,枳壳9g,青陈皮各9g,穿山甲15g,甘草3g。

三、乙型肝炎的治疗

乙型肝炎多属热毒内伏,治宜解毒祛邪,清利湿热,凉血活血,利胆理气,芳香化浊,重用解毒祛邪之品。常用综合方药,可选茵陈、白花舌草、山豆根、土茯苓、杖、板蓝根、大黄、蒲公英、灵芝、女贞子、生地、菟丝子、柴胡、黄芪、丹参、叩仁、甘草等。

(一)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功能

1.抑制病毒复制 清热解毒(蛇舌草、山豆根、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土茯苓等),清热利湿(虎杖、龙胆草、黄柏、栀子、猪苓等),活血祛瘀(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疏肝理气(柴胡、砂仁、叩仁),补益(党参、黄芪、鹿茸等),补阴(女贞子、枸杞子等)。

2.调整免疫功能 补气健脾(参芪、白术、灵芝、苡仁、猪苓等),补血(当归、熟地、阿胶、首乌等),补阳(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鹿茸等),补阴(女贞子、沙参、冬虫夏草、银耳、天冬、生地等)。

(二)中医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

广西中医医院等报道,用复方三姐妹、金不换、华蟾素及免疫晶治疗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复方三姐妹及华蟾素治疗HBeAg阴转率为25%~32%,HBeAg阴转率为47%~58%。虎忍雪合剂(虎杖、忍冬藤、六月雪、茵陈、白茅根、板蓝根、半枝莲、生地、石见穿)治疗乙型肝炎18例,治愈15例。周庚生用乌梅15~30g,虎杖30g煎汤加糖效果好。用贯桑合剂(贯众、蚕砂、寄生、桑椹、旱莲、虎杖)治疗HBsAg阴转率为65.7%。上海市传染病院用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中HBsAg阴转率为43.1%,抗HBc IgM阴转率为58%,HBV DNA阴转率37%,同时在改善肝功能及退黄等,均优于对照组。有的报道经应用蚕蛹多糖以及沙棘糖浆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王双保应用强肝汤加减治疗乙型肝炎34例,临床治愈24例,总有效率为94.1%。

四、名家临床经验综述

潘澄濂认为治疗慢性肝炎,解毒、活血、疏肝药物适用于病变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证治疗:一为正虚邪恋证,宜用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焦白术、柴胡、升麻、人参、茜草(或丹参)、郁金、土茯苓、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二为脾虚肝郁证,宜用健脾化湿、疏肝解郁法,以柴平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太子参、姜半夏、厚朴、苍术、陈皮、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川芎、郁金、黑山栀等。三为肝肾亏损证,宜用养阴活血、补益肝肾法,以柴胡鳖甲饮合一贯煎加减,药用鳖甲、柴胡、当归、白芍、枣仁、甘枸杞、丹参、七叶一枝花、土茯苓、炙黄芪、白花蛇舌草、郁金等。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报道,用宽胸解毒汤(黄连、半夏、瓜蒌、枳实、银花、野菊花、公英、紫花地丁、丹参、虎杖、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较好效果。本方实验研究对鸭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并对小四氯化碳中毒造成的肝损伤有修复作用。

谌宁生认为,湿热挟毒是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是发病的重要病机,肝组织损伤、微循环障碍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治则必须解毒、补虚、化瘀三法并用,自拟以下基本方:生黄芪15g,党参10g,淮山药15g,茯苓10g,丹参15g,赤芍15g,桑椹15g,女贞子10g,白花蛇舌草20g,虎杖15g,仙灵脾15g。

史又新等采取柔肝健脾、滋肾搜邪法,用86-5方(肝复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处方为:生地、鳖甲、茯苓、杞子、沙参、穿山甲、白僵蚕、丹参、虎杖、白术等,水煎服。治疗组HBeAg阴转率64%,对照组为20%。作者根据临床结合腹腔镜肝活检病理组织学等综合诊断,CPH患者主要表现为肝郁脾虚,CAH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

蒋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CAH患者用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葛根各20~30g,生蒲黄、丹皮各12~15g,桃仁6~12g,丹参12~30g,大黄9~15g,升麻15~20g,黄芪9~12g。作者认为,黄芪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ALT的恢复。对CPH患者用黄芪15~30g,菟丝子、桑寄生、白芍、白花蛇舌草、葛根各15~20g,党参、升麻各10~15g,黄芩10~12g,淫藿12~15g,随症有所加减。应用上述方药,基本治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6.1%。

赵智恭等用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合方治疗HBsAg阳性患者。处方为: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白芍、桂枝、甘草、贯仲、虎杖、生姜、大枣、饴糖。1剂/d,常规煎服。取小柴胡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疏利肝胆、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小建中汤调补脾胃、健运中气。治疗组150例,25例HBsAg阴转;对照组25例,1例阴转。作者认为,本方药对纯阴虚者疗效差。

王雨梅等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主张对早、中、晚三个阶段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法。对早期患者首选培土疏木法,适于肝脾湿热或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减当归、白芍,加茵陈、丹参、佛手;若肝气横逆犯胃者,则以泄肝和胃法,用半夏泻心汤减人参、干姜,加沙参、内金、青皮。对中期患者肝肾不足者,用一贯煎加龟板;若肝火偏旺,则用龙胆泻肝汤减黄芩、木通,加五味子、枸杞子。对晚期肾阴亏者,用六味地黄汤加龟板、黄柏;肾阳亏者用金匮肾气丸加金樱子。

河北省宁晋县医院王虹等用保肝散(黄芪、冬虫夏草、柴胡、内金、乌梅等)治疗甲肝、乙肝重叠感染300例,近期治愈者177例,HBsAg阴转率为24.75%,HBeAg阴转率为32.78%。

董振翔等在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1990年)上介绍,用875冲剂治疗“无症状”HBsAg携带者,药物组成为:制附子3g,肉桂7g,桂枝20g,女贞子20g,生山药20g,生黄芪20g,白芍15g,丹参15g,柴胡15g,甘草7g,制成冲剂,每次服24g,2次/d,疗程为半年,HBsAg阴转率为40%(用复方树舌片的对照组为6.7%),HBeAg阴转率为45%(对照组14.2%)。本方药以温阳通阳为主,辅以益气、护阴、凉血,经较长时间试用,未见伤阴及其他不良反应,认为值得进一步观察。

刘时尹等用舒肝活血汤治疗慢性肝炎84例,总有效率为73.8%,对照组为50%(P<0.05)。处方为:柴胡9g,全蝎10g,山楂15g,黄芪、茵陈各20g,郁金、丹参、赤芍、白花蛇舌草各30g,三七粉2g,冲服。

胡庚辰用四君子汤加生石膏作为基本处方,再根据辨证加味,肝肾不足者加五味子、桑寄生、枸杞子,肝郁者加郁金、川楝子、柴胡,瘀血者加泽兰、鬼箭羽等,收到较好效果。

苏学贤治疗慢性肝炎用以下基本方药:茵陈30g,威灵仙40g,黄芪30g,丹参40g,大黄6g,赤芍12g,白芍12g,泽兰10g。水煎服,1剂/d。共治疗165例,肝功能恢复正常者150例,好转者12例,无效者3例。

张新年对慢性活动性肝炎伴自身免疫者用以下方药治疗:党参、茵陈、赤白芍、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柴胡、丹参、黄芩、黄芪、甘草。抗平滑肌抗体(SMA)滴度>1∶40者30例中,治疗后下降至<1∶5者25例;对照组27例中仅有10例下降达<1∶5(P<0.01)。

康良石用乙肝合剂治疗乙型肝炎,处方为:鲜橘叶、黄芪、菝葜、栀子根、菜豆壳、葛根、郁金、甘草等。方中橘叶疏肝行气,兼能消肿解毒;葛根升发胃气,清热生津;菜豆壳宽中理气,降逆散结;取黄芪合菝葜、甘草补中和胃,配栀根、郁金清热化湿、畅利气机。120例中,临床治愈者72例,有效者36例,无效者12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