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阴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6页(514字)

中医学对人体阴阳存在的状况认为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就是说要阴气和平,阳气秘藏才是健康的现象。同时对人体寿夭的判断,认为“阴精上奉则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并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明人体的寿夭判断以阳气的盛衰为标准。对疾病预后的判断,认为凡邪盛伤正,邪长正消者病进;正复邪退,正长邪消者病退(阴阳消长关系的运用);阳症转阴者,病进而恶化;阴症转阳者,病退而向愈(阴阳转化关系的运用)。在治疗过程中认为要“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以协调阴阳的平衡为治疗目的。所以有“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盛而阳虚者,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者,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灵枢·终始》)等。总的原则是“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素问·骨空论篇》)。后世的刺灸法与处方法等,皆依此为准则,将在后面有关章节中讨论。

上一篇:八卦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