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聋哑(附耳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50页(1716字)

聋哑为婴幼儿时期因各种原因严重影响听力,听不见他人话语,对已建立听-说系统得不到巩固或不能学习说话而致哑者称为聋哑,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先天因素包括胚胎发育时听觉器官发育不全,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患风疹或其他传染病,影响胎儿听觉器官发育,或产伤,或遗传因素等;后天因素最常见的为氨基甙类药物性中毒或急性传染病。临床所见以后天性聋哑占多数。

【诊断要点】

(1)详细询问病史,如母亲妊娠史,出生史,家庭史及使用药物史和耳聋史等。

(2)听力检查,观察患儿对声音有否反应。

【治疗】

1.体针 取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哑门,配以廉泉、风池、金津、玉液、合谷。方法:针刺以泻法为主,每次取穴5-6穴,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

2.头针 取穴:言语二区、三区。方法:选用28-30号1.5寸毫针,沿头皮呈30°角快速刺入上述部位,手法以捻转为主,每分钟200次左右,留针20分钟,再配以电针刺激,频率200次/分。

3.耳针 取穴:内耳、脑干、额叶、阳维、耳迷根、肾。方法:毫针刺入皮肤,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隔3-5日再行下一疗程。

4.水针 取穴:翳风、听宫、听会、耳门。方法:取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注射液共2毫升,每次取穴2个,进针得气后,推注,每穴1毫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现代临床举例】

尉迟氏等选用耳穴内耳、脑干、额叶、语音中枢、毛细血管、肾区等,用王不留行籽贴压,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聋哑97例。结果治愈74例,显效19例,有效4例。(尉迟静等,辽宁中医杂志,1994;(3):134)

【备注】

(1)聋哑是因聋致哑,治疗应以治聋为先。

(2)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经治疗有听力后应进行语言训练,坚持不懈,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提高听中枢对语言的分析力和理解力。

(3)有残余听力但舌系带过短者,宜施舌系带修整术,有助于发音训练。

附 耳聋

耳聋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失听。临床分传音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三型。

【诊断要点】

(1)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或失听。

(2)传音生聋常见外耳和中耳病变,如畸形、机械性堵塞、鼓膜穿孔、中耳炎症等;感音性聋主要病变在耳蜗螺旋器、听神经或大脑听区等部位,病因包括各种急性炎症、药物性中毒、头颅外伤、噪音损伤及老年退行性病变等;混合性聋具有两者的特征。

【治疗】

参见“耳鸣耳聋”节中有关段落。

【现代临床举例】

参见“耳鸣耳聋”节中有关段落。

【备注】

参见“耳鸣耳聋”节中有关段落。

上一篇:耳鸣耳聋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