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食品添加剂手册

碳酸氢钠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手册》第62页(2374字)

别名 小苏打、重碳酸钠、酸式碳酸钠

编码 GB 06.001;INS 500(ii)

化学结构

NaHCO3 相对分子质量 84.01

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相对密度2.20。加热至50℃时开始失去二氧化碳。熔点270℃,失去全部二氧化碳。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易溶于水(1g溶于10mL水中),水溶液呈弱碱性。25℃,0.8%冰溶液的pH为8.3。不溶于乙醇。遇酸立即强烈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制法 由碳酸钠吸收二氧化碳制得。

质量标准

鉴别方法 本品呈现钠盐反应及碳酸氢盐反应。

1.钠盐反应 参见碳酸钠鉴别方法。

2.碳酸氢盐反应。

(1)取本品水溶液,滴加盐酸即释出气体并冒泡,将其通入饱和氧化钙水溶液中,即发生白色混浊(与碳酸盐相同)。

(2)取本品水溶液,滴加12%硫酸镁溶液,室温下无沉淀,煮沸后产生白色沉淀。

(3)将酚酞试液加入本品溶液中,不显或仅显微弱的粉红色(与碳酸盐相区别)。

毒理学依据

1.LD50 口服4.3g/kg(bw)。

2.GRAS FDA-21CFR 184.1736。

3.ADI 无需规定(FAO/WHO,1994)。

使用 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碱剂、缓冲剂)。

1.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单独使用时,因受热分解后呈强碱性,易使制品出现黄斑,且影响口味,最好复配后使用。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可在需添加膨松剂的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乳及乳制品按有关规定执行。

(2)FAO/WHO(1983)规定:用于淡炼乳、甜炼乳、稀奶油,使用量为2g/kg(单用)、3g/kg(与其他稳定剂合用,以无水物计);奶粉、稀奶油,5g/kg(单用或与其他稳定剂合用,以无水物计);可可粉及含糖可可粉、可可豆粉,可可块及可可油饼,50g/kg(单用或与氢氧化物、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合用,以无脂可可为基础,按K2CO3计);加工干酪,40g/kg(单用或与其他酸化剂、乳化剂合用,以无水物计);熟豌豆罐头,150mg/kg(单用或与柠檬酸三钠合用,以钠计);奶油和乳清奶油,2g/kg(单用或与其他中和剂合用,仅用于调节pH,以无水物计);用于果酱和果冻,可使pH维持2.8~3.5;用于番茄浓汁,可使pH高于4.3;用于人造奶油、婴儿配方食品、婴儿罐头食品以及以谷物为基料的婴幼儿食品,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3)实际使用参考

①用于饼干、糕点时,本品多与碳酸氢铵合用。两者的总用量以面粉为基础,约为0.5%~1.5%。具体配比因原料性质、成品特点和操作条件等因素不同而异。例如对韧性面团、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用量分别为0.5%~1.0%和0.3%~0.6%,而对酥性面团,两者的用量则分别为0.4%~0.8%和0.2%~0.5%。

使用时为便于均匀分散,防止出现黄色斑点,应先将其溶于冷水中后随即添加。

②本品可与柠檬酸、酒石酸等配制固体清凉饮料,作为该饮料的发泡剂(产生二氧化碳)。

③本品是配制复合膨松剂的主要基本原料之一,将其与不同的酸性物质等配合用于糕点等的生产。此复合膨松剂配方很多,例如:

配方1:碳酸氢钠30%,酒石酸氢钾10%,酒石酸8%,无水硫酸铝钾(烧明矾)15%,硫酸铝铵(铵明矾)15%,玉米淀粉22%。

配方2:碳酸氢钠36%,酒石酸氢钾12%,酒石酸8%,无水硫酸铝钾(烧明矾)34%,玉米淀粉10%。

配方3:碳酸氢钠37%,酒石酸氢钾1%,酒石酸6%,无水硫酸铝钾(烧明矾)28%,氯化铵21%,玉米淀粉7%。

④本品尚可在果蔬加工时调节酸度。洗涤蔬菜时加约0.1%~0.2%,可使绿色稳定。亦可用于食品烫漂去涩。作为奶去膻剂配合使用时,其用量为0.001%~0.002%。

上一篇:碳酸氢钾 下一篇:食品添加剂手册目录
分享到: